本文閱讀請配合服用貝多芬的小提琴

 

我深深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評論這齣戲。在我心中,它實在稱不上完美。甚至,平心靜氣來說,我可能只能給它打個六十分。在我理性的那一面,我一定覺得劇本太過濫情。一個患有多重性硬化症的小提琴手,因為病痛而再也無法演奏。讓你想到了誰?是的,想到了杜普蕾 Jacqueline Du Pre。她坐在輪椅上,和丈夫(同是音樂家)介紹的精神醫師相對而談。整齣戲的場景就是堆滿了書、有沙發、躺椅、夕陽照進的窗台和外面搖曳的樹影。整齣戲就是兩人的六次診療會面。光是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心中都會忍不住湧起一種對老套的厭惡感。兩人之間的對話,情節的進展--或者不如說,診療的進展--也不是太出忽意料。一切看似正常的一齣戲,為什麼我不能靜下心去評斷呢?我可以冷靜地說,場景非常精緻。就像是一個舒適的起坐間,而斜照的陽光,歸功燈光師的完美效果。為什麼會一直有種下午的感覺?為什麼觀眾可以直覺地相信這是面西的窗口?那樣柔和變換的光線,你幾乎可以看到夕陽。你感知這是一個午後。就好像我們遇過的許多午後,該處理的事已告一段落,晚上的約會尚未開始。突然有一段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光。可以悠閒,放下音樂,呼吸一下。看一下天空,看一下街景,然而,有一種悵然悄悄地爬進你的心頭。一瞬間你幾乎要窒息,腳步踉蹌,心瓣緊縮。是的。就是這樣一個時候。六次的診療,幾乎都在這個時間度過。我深深地感到,讓人被震撼的,不只是劇本,不只是演技,而是整個時空在你心中蕩起的回應。它是那麼平常地存在,不是某一個年代特有的存在,這樣每周可能有一次在接近黃昏時莫名的惘然,在生命中似乎不值一提,在意識中更是稍縱即逝,但是我覺得舞台這樣的設計,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觀眾的感官。如果,這場戲是在夜裡;室外是黑暗的,由屋內的燈光照亮,感覺絕對大不相同。或者上午過度直爽的陽光,也絕不會有相同的效果。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ld Vic 現在正上演的兩齣戲,都是集菁英演員於一堂、且是著名劇作,可看性應該是頗高才是,但是咧…我個人實在有些難以啟齒的不蘇胡啊…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
 <<本文已刊載於黑秀設計,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一幅畫是我對 David Hockney 最有印象的作品之一。當他在 1961 年第一次拜訪美國加州,發現他的理想國境原來就在這裡。有別於他出生地,英國約克郡,安寧、廣袤、Moorland 的遼闊印象,加洲是活力四射、鮮艷的藍天與熱鬧的海灘,活潑而悠閒的同志氣氛,讓他深深著迷。很快地,在這段旅行過後不久, 1964 年他再度回到加州,並就此定居下來,現在他多半來往於倫敦、約克和加州之間。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看過幾次的等待果陀? 



貝克特的經典劇本,從 1955 年後,在各地不斷重演、有不同詮釋,在我非常門外漢的看戲經驗裡,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覺得,「舞蹈劇場」實在是個很嚴竣的挑戰。舞蹈最常運用的元素是,「肢體,音樂,燈光」,而這些針對的感官經驗,都是「直覺性」的,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a Silvestrini 擅長將舞蹈和時事做連結,2002 年她探討英國酒吧文化 ("Publife"),2005 年她結合消費主義 ("Big Sale"),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璜,這個源起於西班牙民間故事的情聖,多次在知名的文學家筆下出現過,也成為許多歌劇的主角。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久仰 William Forsythe 的大名,也蠻喜歡他的肢體語言,然而,這次 Sadler's Wells 規劃的 Focus on Forsythe 的活動卻令我小小失望了。我個人喜歡的 Forsythe 是下面這樣的: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fka is found in the title, Kathryn is standing on the stage, then, where is Stanislavsky??

話說,我這個非本科生的戲劇門外漢,常羨慕很早就唸戲劇的人。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如何跟台灣朋友解釋 What is Burlesque? 一直讓我感到有點困擾。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其實,這部片的評價還算正常,三顆星到四顆星之間,然而,到了戲院,卻是非常空矌。現在特價票非常便宜,對這位劇作家兼導演 Alan Ayckbourn 有興趣的人,不妨當作娛樂去看看。

事前看過劇本後,進了戲院我更佩服演員的演出。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英國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Katie Mitchell,過去一年來我看了她的三部作品。在 National Theatre 的 Some Traces of Her 及最近跟 ENO 合作在 Young Vic 演出的 After Dido ,都是她近年來不斷嘗試的 Deconstructed Theatre 。雖然,所謂解構式劇場這個辭還沒正式定案,而類似的嘗試在 Robert Lapage 和 Kneehigh Theatre 及 Filter 、David Farr 的合作中也可看到,但是 Katie Mitchell 所做的應該是目前最完整的 Deconstruction ,其他的作品都是混合各種概念元素交錯呈現。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兩年的漫長等待, Whitechapel Art Gallery 終於重新開張。



四月一開始,便是大篇幅的新聞報導,在各家媒體上一再出現,
顯然整個倫敦藝術圈都視此為一件大事。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一個巨大的仙草冰放在 Tate Modern 裡便是藝術?
藝術到底是什麼,這真是個大哉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圖像,一個定義,不過這些都必須不斷地被挑戰,藝術家正四面八方地挑戰所有人的既定觀念。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二月, Mark Wallinger 剛標到了北肯特郡一項高達兩百萬英鎊的公共藝術工程。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 Independent 的第一句話就道出了我的感想:「You couldn't call her subtle, but Annette Messager has fun.」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真是太精采的劇本了 !
Joe Orton 第一個 Full-length Play,在 1964 年五月第一次搬上舞台,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陣子沒登上劇場的 Dame Judi Dench 茱蒂丹契顯然是最大的賣點
海報宣傳完全是她的正面特寫,雖然她並不是主角 (主角是龐德女郎 Rosamund Pike 所飾的薩德夫人)
而大部分的觀眾、劇評在事先也都期待她的表現。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和二月份,因為回台灣、大受創傷、回來療傷的關係,
顯得有點懶、狀態不太好。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皇家芭蕾舞團總監Monica Mason在二○○六年底宣布Wayne McGregor為新的駐團編導時,很多人都跌破眼鏡。就連McGregor 一開始時接到Mason的電話時,也沒想到他們要討論的居然是這麼一個職位。他這麼說:「成為皇家芭蕾的駐團編導,從來不在我的計畫之內。但是當我們開始討論這個可能性時,一切又變得合理起來。特別是在我能為這個舞團貢獻的部分。」就某個角度而言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當時他為該團新編的舞作Chroma剛公演,皇家歌劇院特別將票價壓低了一點,好吸引比較保守、習慣看芭蕾舞的觀眾進場看這次由現代舞者編成的新舞碼。首演結束後,熱烈的評價立刻讓這場表演一票難求。這樣的成功,讓McGregor 的任命有幾分的合理性。然而,這仍然是一項富爭議性的決定。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上一篇Medusa 珠寶展後,本部落格又陷入荒蕪狀態,實在是工作、生活兩頭燒,平常工作已經跟文字脫不了關係,閒暇時間不太有餘裕寫個長篇大論。儘管看了不少很有趣、令我狂喜的展覽,但要花心思來介紹,又覺得好累!再加上平常懶得揹大相機趴趴走,多半只是手機隨手拍拍當作記錄而已。因此打算開一篇隨著時間慢慢更新的文章,純粹寫一些近來看過的展,沒有什麼深度介紹,但會順便拍一下展場的文字,希望愛看展的朋友會喜歡。

還記得十幾年前第一次來巴黎,幾乎沒進博物館看展。那年,超級熱浪襲捲歐洲,天氣好像泰國一樣炎熱,每天穿無袖還是熱得讓人受不了。夏日的巴黎,路上的風景太迷人,每條路上都是一群群的音樂家,每個人都笑著對我們說Bonjour,一對對情侶、一群群好友沿著河岸席地而坐,彈著吉他野餐,讓我們留下熱情洋溢的巴黎印象。在這樣的氛圍裡,博物館內的展覽相比之下太靜態了!戶外的風景稍縱即逝,室內的美麗亙古永存,當時青春的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享受室外的風景,就讓室內的美麗留待下回吧!搬來這裡後才知道,那段夏日巴黎之戀,完全是美好的誤會!八月是法國的放假月,巴黎人全都出城去啦,整個城市都是觀光客的天堂,留下來的法國人多半忙著賺觀光客生意,我們完全沒遇到平常難搞的巴黎人,當然覺得巴黎很美!XDD

因緣際會下,這五年來,從一開始常常倫敦、巴黎來往,到最後移居巴黎,一步步體會巴黎博物館、美術館之豐富。全城幾乎每一條街都有博物館,主題五花八門,展品目不暇給,不管你的興趣、嗜好為何,一定找得到令你留連忘返的博物館。有的小巧私密,有的富麗堂皇,這個城市充滿驚喜,許多風景要推開門後才能窺見。

二○一八年:

L'Atelier des Lumière (http://www.atelier-lumieres.com/)

今年四月剛開幕、巴黎第一個以數位藝術為主的展覽場地。這座建物的前身是鑄鐵場,偌大的工廠空間全都成為投影機的布幕,把畫作放大投影在牆面上、地板上,讓觀眾享受360度被藝術作品包圍的快感!還沒開幕前,我就興奮地期待了好一陣子。那天吃完晚餐後,趁著天色還亮,我們隨興地沿街漫步,居然剛好經過,立刻買票進去,在喝酒作樂前先來場視覺饗宴!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Musée Guimet (http://www.guimet.fr/). (網站今天當了,大概是放了勞動節後還不想上班吧!)

Musée Guimet 是一座觀光客比較少的亞洲文化博物館,通常會來這裡的,都是對亞洲特別有興趣的人,裡面藏有非常多宗教相關的文物,很值得一看。還記得第一次來,是為了看亞洲戲劇展,真的是場引人入勝的展覽!這次來看Daimyo  + Caractères d’Asie 兩個展覽。其中,橫跨三個博物館的Daimyo日本大名展,展出了非常多的盔甲,多半介於十六~十八世紀間,每一具都是工藝繁複之作!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Caractères d’Asie的展覽,展出東亞各地的歷史書卷,對愛書者來說,應該是回味無窮的小展覽!其中還看到古早的漢法字典呢!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我一向很喜歡欣賞歐洲的動植物科學繪圖,上面這一本應該就是東亞風格的科學圖鑑吧,很迷人的柔和筆觸!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十七世紀的時候,有個叫做George Psalmanazar 的傢伙,明明長得就是個歐洲人的樣子,卻宣稱自己來自「福爾摩莎」━━是的,他宣稱自己是台灣原住民!還出版了一本書來介紹福爾摩沙的風土民情,下面的照片就是書中的一頁,據他所說,右邊的圖是福爾摩莎人的鬼神━━可想而知,全是一派胡言!他的著作震驚各界,數年後才被揭穿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

undefined

 

Musée du Quai Branly (http://www.quaibranly.fr/fr)

二○○六年落成的布朗利河岸博物館已經揚名世界,不過據我觀察,比較少出現亞洲觀光客的身影。這裡收藏了亞、非、美、大洋洲等地的原住民文化、器具,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不可錯過。建築師Jean Nouvel 設計的建築物很具現代感,綠意盎然的庭園讓人流連忘返。在這兒看過的展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Cheveux Chéris: Frivolités et Trophées 髮的藝術」展(二○一二年)、「Tatoueurs, Tatoués 刺青」展(二○一四年),都是非常豐富,兼具廣度與深度的大型展。這一回來看的是「Le Pérou Avant Les Incas 印加帝國之前的祕魯」,但此展的規模小了些,看完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目前這兒有個新展覽「Enfers et Fantômes d'Asie 亞洲鬼魂地獄展」(從今年四月展至七月十五日),我們熟知的僵屍和小鬼也成為聚光燈下的展品唷!好奇的人不妨去瞧瞧!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文章標籤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到底是什麼?物理學家、理論學家們至今仍爭論不休。時間似乎這麼理所當然但又觸摸不著,時間界定了你我的存在與消逝,然言語形容不了它、藝術描摹不了它、科學掌握不了它。

在人手一機的影像時代,每個人的手機裡儲存了成千上萬的照片,還有各種影像編輯軟體讓我們把玩。每個人都知道老照片何其珍貴,而我們現在可以在彈指之間,就讓照片染上一層歲月的氛圍。各種模仿底片機效果的app,讓我們活在一個隨時把現在變成過去的時代。然而若親手翻開相簿,那一幀幀將霎眼即逝的時空背景片段留存的影像,仍為我們帶來一份不可取代的悸動。即使不認識照片裡的主角,其中的故事性仍呼之欲出。

網站 What We Wore  由 Nina Manandhar 創立,主旨在收集全英國自五零年代以降的舊照片,原意是為了回顧戰後至今的時裝潮流演變,作為線上服飾文化資料庫。從嬉皮到龐克,從蓬鬆鬈髮喇叭褲到twiggy 式的俐落鮑伯短髮與迷你A line 洋裝,六十多年間包羅萬象的造型讓你一次看個夠。然而在服裝之外,這些橫跨三分之二世紀的照片,還透露了當時的流行文化,個人與城市歷史。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鄉遊子回到台灣,最津津樂道討論不絕的大概就是回家要大塊朵頤家鄉味了。前幾年回去時,還會事先列好清單、上網做好功課,明查暗訪一番,餐餐精心挑選安排,且非要吃到肚皮瀕臨爆破邊緣不可。這次回家,一方面家裡發生了傷心事,一方面天氣適應不良一下子水土不服,外交不知是不是年紀大了清心寡慾不少 (咳咳),大魚大肉是承擔不起了,巷口小吃一兩口嚐點滋味就已足夠,最令人開心的還是和史黛西小姐漫步夜巷亂哈啦練囂話的時光了 !

 

食1食2

IMG_4543IMG_4546IMG_4549  

 

 

但日本料理比不上台灣平價又好吃啊 ! 生魚片的種類多,還有我思念已久的鮮甜海膽,吃到的時候真的大為感動,有回家的感覺啊 ! 前陣子在英國電視上看見主廚介紹這個對英國人來說很新鮮的菜色,說明如何料理會好吃,殊不知新鮮的海膽直接入喉就是極高的美味呀 ! 還有炸豬排,台灣的炸豬排份量大,肥瘦適中,厚切的豬肉芳香配上酥脆的外皮,令人食指大動 ! 現在想起來我又要流口水了 ! 雖然炸豬排也是可以自己做,但這裡的豬肉相較之下腥味稍重了點,吃起來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同 !

 

 

食3食5食15食16食17食9

 

倫敦的飲茶做得還不錯,應該是因為香港移民多又競爭激烈,水準還不賴。反而在台灣,總覺得吃來吃去,吉品還不錯,但價格貴了些,而且有些品項還是不大滿意。這次回來就完全沒打算吃飲茶了,沒想到在巷子裡的小店角子虎隨意叫了一份燒賣,便宜料也實在。

 

食4

 

 

街頭巷尾處處都有的燒餅,真的是讓我魂牽夢縈!我不大把燒餅和油條夾一起吃,通常是燒餅夾雙蛋!是的,我都會叫老闆多煎一個蛋。層層酥皮配上香煎嫩蛋,真的是一大樂事啊!其實每次回來,我總要找機會把幾家早餐店大吃一頓。早點起床,一口氣買了燒餅、豬排蛋吐司、蘿蔔糕加蛋,回來大快朵頤真的是讓人幸福滿點啊!燒餅、蔥油餅、抓餅、蘿蔔絲餅,這些街頭小吃都是我的最愛。可惜現在年紀大了,很容易吃了覺得油,就沒辦法吃太多,想當年…(又進入白髮宮女憶當年的橋段了)之前有大廚房時,還會「搞工」來做蔥抓餅,現在的廚房太小,也就懶啦。話說有種印度酥餅 Paratha,口感有點像薄版抓餅加蛋餅皮,我後來嘴饞時都會買來做蛋餅,還挺好吃的! 

 

 

說到麵餅類,墨西哥捲餅 tortilla 可說是在這兒跟kebab 並駕齊驅的捲餅類食物。這次特別拍了潤餅的照片,就是想將台灣潤餅的美好宣揚給我朋友們。潤餅皮薄如緞,各式餡料裡少不得花生粉,吃來鹹甜鹹甜,小時候每到清明節就要吃好幾捲!最愛看市場裡的叔伯們做潤餅,真是一種藝術啊。

這次還吃到爆好吃的蚵嗲,滿滿的蚵仔和韭菜被大朵香菇盛著,巴掌大的蚵嗲一口氣被我吃掉整整六個,真是幸福到翻天!

 

 

 

食7

 

 

寫著寫著又餓啦,最後就以美艷貓咪們作結吧!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Unexpected Visitors

 

What Freedom!

 

 

One of you shall betray me.

 

Mikhal Glinka

 

Ivan the Terrible and his son Ivan on November 16, 1581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藝術家 Nina Katchadourian 的 2010 年的攝影作品十分有趣,

是一系列模仿荷蘭派肖像畫的作品。

 

 

 

 

有趣的是,這些作品不但沒有一般攝影師講求的精緻打光和細膩畫質,

完全只用手機的照相機拍攝而成 ;

用來模仿文藝復興時代肖像畫中的荷葉邊皺領的,

居然是衛生紙。

而拍攝的地點,更是正在遨翔萬呎高空的飛機----

裡的洗手間。

 

 

 

 

一切都始於一次飛行途中的玩興大起。

Nina Katchadourian 在洗手間,

拿起航空公司提供的馬桶座椅墊紙套在頭上,

隨手拍下一張自拍。

沒想到一次實驗的結果,讓她發現畫面與荷蘭肖像畫的相似性,

於是在往後的長程飛行中,

她開始利用旅客們或者沉睡或者看電影的時間,

在洗手間裡與各種唾手可得的材料,如衛生紙、手巾等,

玩起一系列的自拍。

 

 

 

 

有沒有發現,Nina Katchadourin 所用的帽飾,其實是飛機枕呢?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的新浪漫運動始於十九世紀末,而其在繪畫方面的發展則在三零至五零年代達到高峰。承接十九世紀初的浪漫主義,並融合十九紀末立體主義的發展,受畢卡索、André Mason 及 Pavel Tchelitchew 等人的影響,藝術家們藉由繪畫表達對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威脅及種種巨變與體悟。Graham Sutherland 的畫作,特別是其風景、靜物畫,是最令我難忘的。凝靜的畫面中自有勃發的生命力,柔軟的筆觸透著勁力。

 

 

<Green Tree Form: Interior of Woods>, 1940. 圖片來源: Tate.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at must always be remembered is that myth is a double system; there occurs in it a sort of ubiquity: its point of departure is constituted by the arrival of a meaning. To keep a spatial metaphor, the approximative character of which I have already stressed. I shall say that the signification of the myth is constituted by a sort of constantly moving turnstile which presents alternately the meaning of the signifier and its form, a language-object and a metalanguage, a purely signifying and a purely imagining consciousness. This alternation is, so to speak, gathered up in the concept, which uses it like an ambiguous signifier, at once intellective and imaginary, arbitrary and natural."

 

From "Myth Today",  Roland Barthes 

 

開始加入星期六讀書會的時候,原本只想放中文書的。可是網路上找得到的中文書太少,有的被切割得零零碎碎,或者簡體字看得很不爽快。前段期間看了伊坂幸太郎的魔王、湊佳苗的贖罪、米澤穗信的算計,都感覺普普。接著朋友來訪外加跑出門玩,回家後一連串的熱鬧事加奧運加工作,實在懶得再在茫茫網海裡找到對味的中文書來看。我想以後可能還是會以分享英文書為主了吧。會盡量避開比較理論的書,就紀錄一些這陣子比較有感覺的片段,當作提醒自己的筆記吧。

 

很少在這裡分享遊玩的點滴,每一次出遊總是有太多複雜的情緒與故事。這次把阿姆斯特丹的片段放上來,一方面旅程雖短但高潮迭起,在看見新的城市與人的同時也總是更深刻地觸碰自己。一方面也紀念藤同學在荷蘭的五年。這個七月過得好幸福,不管是台灣還是倫敦的朋友,都給我好多溫暖和動力。也帶我不斷實現活著的姿態。He said you're so posh. Another He said you're such a hippie. Life is full of possibilities and I will always live the most of it. No Regrets and Arms Open.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檢視較大的地圖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爸爸,”她悄悄說,“爸爸。”這兩個字就夠了,他可能聞出來了。

    他溫柔地把她從床上抱下來,帶她到盥洗室里。幾分鐘後,關鍵的一刻來臨了。

    “我們把床單扯下來。”爸爸說。等他伸手扯床單的時候,有個東西跟著床單啪的一聲落到了地上。是一本黑色的印著銀色字母的書,恰好落在這高個子男人兩腳中間。

    他低頭看了看書。

    他又看了看女孩。她膽怯地聳聳肩。

    然後,他專注地看著書,響亮地讀出了書的名字——《掘墓人手冊》。

    原來它叫這個名字,莉賽爾想。

    沉默在他們之間靜靜蔓延。這個男人,這個女孩,這本書都無聲無息。男人拾起書,用溫和的聲音說起話來。

    兩人的對話

    “這是你的嗎?”

    “是的,爸爸。”

    “你想讀它嗎?”

    仍然是︰“是的,爸爸。”

    一個疲憊的微笑。

    一雙閃爍著光芒的眼楮。

    “那我們最好待會兒再來讀。”

    四年後,當莉賽爾在地下室里開始寫作時,這次不幸的尿床事件讓她有如下的感慨︰首先,最慶幸的是爸爸發現了那本書。(幸好以往要收洗床單的時候,羅莎都讓莉賽爾自己鋪床疊被。“快點弄好,小母豬!你要磨蹭一整天嗎?”)其次,她為漢斯‧休伯曼在她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而感到無比驕傲。她寫道︰

    你不會想到,教會我讀書的不是老師,而是我爸爸。別人都以為他不是個聰明人,雖然他確實讀得不快。但不久我就了解到,文字和寫作曾經拯救過他的生命。或者,至少說,是文字和一個教他拉手風琴的人救了他……

    “眼下,”那晚,漢斯‧休伯曼把床單洗干淨並且晾好之後回到了房間,“得開始我們的午夜課堂了。”

    昏黃的燈光亮了起來。

    莉賽爾坐在冰冷的干淨床單上,又害臊,又興奮。她一想到自己尿床的事就覺得無地自容,可是她要開始讀書了,她要開始讀那本書了。

 

 

 

偷書賊。第一章。

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偷書賊算是一本暢銷書吧 ? 久聞它多麼地啟發人心,實際讀來卻備感辛苦。並不是它的文字複雜,正好相反,也許是因為講述小女孩的故事,因此格外的用詞簡單。但我備感疑惑的點之一,是身為講述者「死神」的身分不明。以故事本身來說,其實是頗為動人。然而「死神」的存在,以及其講述的風格 (也就是作者文風) 讓我備感不耐。他說自己去收取「靈魂」,在面對戰爭的死傷時流露感嘆,卻又無能為力。感覺他並不具備定人生死的能力,無法選擇對象。就這點來看,他像是個單純執行任務者,任務就是「收取死去的靈魂,交遞到別的地方去」。但是他又時不時提到人努力躲開他、逃脫他的手,又好像說他具備有某種決定的權利。總之,我覺得這個死神連對自己的定位都很不清楚。而他在講故事時又不好好講,總是拖泥帶水講一大堆口白,又時不時要事先爆雷,許許多多的 「那時她並不知道…」之類的試圖呈現一個全觀者的角度,但又不夠全觀、分析。對我來說,這本書完全敗在死神硬要湊一腳。上面這一段是我蠻喜歡的段落,也就是莉賽爾識字的開始。

 

關於識字和讀書這件事我很有感覺。從小我識字識得很快,但卻口齒不清。沒錯 ! 現在人家說我講話字正腔圓,發音超級標準,但沒想到我曾經有沒人聽得懂我講啥的困境 ! 但也就因此,讓我躲進書本的世界,書本不會問我問題,也不會糾正我的發音。五六歲時,靠著看電視認識不少字,小學二三年級開始看所謂的世界文學名著 (完整版不是兒童版),「傲慢與偏見」和「簡愛」大概是當時的我重看最多次的書。那時媽媽還買了不少本黃明堅,皇冠出的「為自己活」、「新游牧族」、「單身貴族」也看了好多遍,三毛的書也少不了好幾本,她和荷西幾乎變成我們的家人,好像住在隔壁似地 (明明人家遠在西班牙啊 ),還有瓊瑤比較早期的作品,比如「船」和「寒煙翠」,郭良蕙的「加爾各答的陌生客」等等。


怎麼看書呢 ? 我媽對我們有很高的家事要求。通常一回家並不是寫作業,卡通更是不曾在家出現過,第一件事是換衣服然後開始擦桌椅書櫃、吸地板地毯、擦地板、擦衣櫃、擦所有能看到的傢俱。那時我們家不小,傢俱又全是白色,分明是要搞死我們,怎麼擦都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媽很鼓勵閱讀,不過她要我讀的是國語日報、兒童版偉人傳記,並且要背下來、在她面前朗誦,背不出來還會被她揍。哇喔,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父母搞這一套呢 ? 那時我常常被媽媽罵笨、因為看完沒辦法立刻重點摘要一遍給她聽、或者背書不夠快。雖然沒辦法滿足媽媽的期許,但在她的鼓勵下,我對閱讀的食量大開,開始偷讀姐姐或她書架上的書。所謂偷讀,就是在不正常的時間、不是在書桌前的時候讀。那就是:做家事的空檔。


因為要擦各房間的傢俱櫃子,就會碰到爸爸、媽媽、姐姐的書,我就會偷讀個兩三頁,還要豎起耳朵聽有沒有大人靠近的腳步聲,若有就要立刻物歸原位裝沒事。還記得我在四年級時讀了施寄青的「走過婚姻」,當時我知道這本書很不適合我看,比起其他許多書,這本書要敏感的多,因為它跟家裡的未來習習相關。我讀了好幾遍,但讀的時候要特別小心。而且,我超喜歡鉛字的長相。這樣說起來不知道會不會很奇怪 ? 對書印刷的字體有特別的愛好,最愛的很接近儷宋體,在不看書的時候,我會自己在腦中回憶讀過的「文字」長相,然後反覆在腦中依著鉛字想像文章如何進行。偷時間看書、與想像鉛字,就是我小時候最大的娛樂,而且可以一邊做家事一邊進行。

 

另外一個偷看書的時機,就是棉被裡。其實這是跟我姐學的,但她很快放棄了這個非常不健康的活動。不過我卻學了起來。小時候我晚上睡得很差,總是很害怕。媽媽睡前看書的燈光,映在我們房間前的牆壁上,讓我知道她還醒著,感覺自己不那麼寂寞。但是當連媽媽都熄燈的時候,失落、寂寞、空虛一股腦兒湧來讓我招架不住。偷偷在棉被裡,依著小夜燈看書,填補了我對「一個人醒著」的害怕。很快地我的近視瘋狂加深,被媽媽發現了偷看書的罪行。在棉被裡看的,是那時候在小學生很紅的亞森羅蘋全集。因為是跟同學借的,必須趕進度看完,外加真的上了癮,非常努力地要一口氣看完。像這種書,被抓到真的是很丟臉,感覺媽媽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但對不能看卡通的我來說,亞森羅蘋不但有趣也是跟朋友聊天的重要話題呀 !


另外一個很愛的兒童讀物是漢聲的少年及青少年系列。愛到欲罷不能,但又不好意思跟家人要求買 (我們家的小孩如果有什麼要求通常是遭到冷言冷語的回應。其實家境還不錯,至少比現在好,卻不能隨心所欲地買書。家裡應該是認為小孩沒有發言權吧 ? 買書不是壞事,但如果是我們主動提出,就不是件好事。總之我們從小就知道閉嘴,不要有要求,不然不但可能得不到還會遭來一頓打罵。不過這是小時候啦…過了二十歲之後就大不相同了。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它的優點在。),都跟同學借然後特別喜歡的段落在去書店印一下,讓自己能擁有片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缺乏感,長大之後能買想買的書實在是覺得太爽快啦 !!

 

回憶起這些童年小事,突然好想媽媽和爸爸啊。東聊西扯,還真是離題太遠。本周忙著看展、兼看其他的書,有跟歷史或紀實相關的,以後會再慢慢獨立筆記。倫敦的天氣終於比較暖了,每天的最高溫度在 19 -22 度之間,真是太開心了 ! 希望大家都有愉快的周末 !

 

summer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