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劇場行事曆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德奧劇作家 Ferdinand Bruckner 原名 Theodor Tagger,不只是中文世界對他的作品不甚熟悉,他的劇作在倫敦上演的次數也不頻繁。然而這次,當代名導 Katie Mitchell 將他 1929 年的作品 Krankheit der Jugend 搬上舞台,讓大家重新回味這位上一世紀前半、描寫一次大戰後年輕一代迷惘與困惑的作品。Krankheit 原義疾病 Sickness,但在 Martin Crimp (又一個倫敦劇界的要角) 的編譯下,將英文譯名改為痛楚 Pains,這也點出兩位劇作家觀點的不同, Bruckner 認為劇中人物體現了某一層次的病態,而 Crimp 則視他們為深陷痛苦與掙扎的一群年輕人。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到三十歲的 Mike Bartlett,已經成為英國新興劇作家中的要角之一。而他去年的新作,以 Cock 為題,光是名字就很難讓人不注意。可想而知,跟「性」一定有密切關係。不過如果抱持著香艷刺激的想像,進了戲院可能會讓人大失所望。因為整場戲,一切都在「對話」中完成,包括了床戲也是用口沫取代了體液呀 !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要被「關」在戲院裡六小時,一口氣看三部莎士比亞,這實在說不上是一個美好午後的選項。雖然莎爺爺挺可愛,可以帶你上天堂入地獄,但在每年無數的莎劇搬演中,有太多讓人坐立難安的時刻,而讓人胸臆舒暢的片段則是稀少又彌足珍貴。再來,上台的是荷蘭劇團,若不是對莎劇倒背如流、演員一開口自動可以補足對白的人,想到看舞台劇時要分神看字幕,可能又會萌生猶疑。好吧,看看劇團照片,現代化的場景、演員身上灰色系的套裝,看來又是一齣將莎劇從羅馬時代搬到二十一世紀陳年老套,究竟它能帶給我們多大的驚喜呢 ?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年一度的 Mime Festival 又來到,

每年聖誕和新年期間的節目都只能用平淡無奇來形容,

而Mime Festival 正好來醒醒神。

今年決定不再像以往一樣怠惰,

年紀越大腦容量越小,再不能仰賴本來就差人一點的記憶,

要隨著每天的進度來篇速寫筆記。

1. Zimmermann et De Perrot :Öper Öpis (UK premiere) (Barbican)

來自瑞士,四肢靈巧的 Martin Zimmermann 和音樂家 DJ Dimitri de Perrot 組合而成的雙人團體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曾引起廣大爭議、每每在首演時飽受批評的貝克特,經過半世紀之後,不僅受到廣大戲迷的喜愛,各界專家的一再鑽研探討,如今更成為倫敦West End商業性劇場的最愛。幾個月前,兩大戲精 Ian McKellen (就是鄧布利多校長及灰袍巫師)和Patrick Stewart(星際爭霸戰裡的光頭艦長,還有X-Men裡的教授)同台飆戲的劇碼就是貝克特的經典「Waiting For Godot 等待果陀」,而今,英國著名的當代劇團Complicite (原名Théâtre de Complicité,是 Theatre of Complicity的法文),重新搬演貝克特的名作「Endgame」。Endgame原指棋局末盤,也就是收官時刻,引申為一個事件的關鍵結尾時分,而在本劇裡,就是兩個角色在人生裡不斷的過招角力,終於來到了最後一搏的衝刺對決。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什麼是 Brecht ,要解釋的話,大概許多人會面面相覷,剎時間成了有口難言。用說的,總是比不上用體驗的。所以,走一趟戲院吧 !

說來,看 Mother Courage and Her Children 的那個晚上,一切都是機緣。因為工作而焦頭爛額的我,身心狀況都有點差,咖啡喝得還不夠,而原訂的舞,似乎趕不上了。站在 Waterloo Bridge 上,一心想看場好表演,手中的票卻眼看就要錯過,這個晚上,該如何是好 ? 已經是七點過五分,我快步下橋直衝 National Theatre,就算趕不上舞又沒戲好看,NT 的書店也夠我逛。一推開大門,掃射票亭上的螢幕,嗯,Mother Courage,一直要看卻因經濟拮据尚未買票,就碰碰運氣吧。而運氣與我同在,我拿到了一張特價票,還是第五排中間的超好位子。

 



NT 的 Oliver Theatre,在這裡,我曾度過興奮不已的時刻,也有坐立難安的片段。NT 的製作,有時對我來說,似乎是太正規,又太政治正確,雖然認識不少好製作、親眼見識驚人的好演員,也體認到不少劇本真的讓我冷感。而看 Brecht 的回憶,對我來說,也是不好不壞。他的劇本總是政治味太濃,不需要運用到 Verfremdungseffekt (Distancing/estrange effect,中文多譯為疏離效果) ,也夠讓我疏離了。雖然頗認同他的 Verfremdungseffekt ,但用在他的劇本上,對我而言並不是件吸引人的事。進入劇院前,雖然開心買到好位子,對劇本身的興奮感卻沒有太大,心中還隱隱擔心著,說不定會是個難捱的夜晚,畢竟三個小時吶 !

 

 

不過,我是多慮了。導演 Deborah Warner 將 Brecht 的史詩劇場 Epic Theatre 現代化成搖滾歌舞劇,但是別擔心,沒有商業化、庸俗制式化到讓你坐不下去。因為, Verfremdungseffekt 在這裡運用得恰到好處。善用 Oliver Theatre 的大舞台,這次沒用到它的大轉盤,而使用它中心的升降舞台,前台與後台完全暴露在觀眾眼前,外加樂團 (一起加入演出的是 Duke Special 樂團) 的樂手,時而在台上演奏,時而換位到觀眾席兩側類似包廂區的位置演奏,可以說舞台上下裡外每一個角落都運用到了,將觀眾完全包裹,但又不會太刻意地讓演員在觀眾席跑上跑下。因為有大量的戰爭內容,其爆破效果也作得十分到位,聲色俱全,驚撼和娛樂兼具,但掌握得恰到好處而不流俗。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劇作家 Pedro Calderon de la Barca 的名作「人生如夢 Life Is A Dream」在上個月是必看的戲碼之一。十七世紀的名作,隔了四百年的時空在二十一世紀的舞台上演出,如何保留經典的精髓,又融合當代的品味與視角,一直是百年來大師與新秀不斷嚐試琢磨的命題,而每年也會出現許多努力不懈的解題人提供觀眾他們的答案。這次演出,倫敦各評論家平均約四顆星左右的評價,讓人對導演 Jonathan Munby 的表現格外期待。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無言以對,疲勞轟炸。導演 Richard Nelson 對原作 Nobokov 的敬佩可想而知,因為從頭到尾,全部內容都是來自 Nobokov 小說中的片段。只是濃縮精簡了,所以對同樣喜好這本小說的觀眾來說,這場演出應該可以說是書中的「名言佳句集錦」。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全文同步刊載於樂多文創,請尊重相關權利。

夏天的倫敦,總是迷死了人。參與不完的音樂祭藝文節,有陽光的日子,不分種族國籍,所有的倫敦人觀光客一湧而出,享受啤酒, 氣泡,熱浪,微風,音樂,歡笑。2005 年的夏天,我不在倫敦,但肯定的是當時的倫敦一定也是昂揚地活潑著。八國首都攜手合唱的 Live 8 Concert 在海德公園從白晝唱到黑夜,宣布2012 年奧運主辦權的氣氛正熱烈。然而,就在七月七號,發生了所有英國人都難以忘懷的爆炸事件。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同步刊載於樂多文創,請尊重相關權利。

 

Rachel Weisz 在 Donmar Warehouse 演出 Blanche DuBois,聽說在南半球的雪黎,凱特布蘭琪也在演出同樣的角色,讓我恨不得自己能插翅南飛,好好比較一下兩名當代傑出女演員對同一角色的不同詮釋。這場戲應該是倫敦夏末時分最重要的劇場大事之一。各方劇評多在四顆星,小小只能容納三百多名觀眾的劇院,半年前票就已銷售一空,每天戲院開門前一小時就有人在熱切排著當日限量票。然而看完之後我的心頭又是五味雜陳。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  Tom Stoppard ,我只能用五體投地、醍醐灌頂、目眩神迷、心醉意馳來勉強形容我對他的敬佩。這齣戲,其內容之深之廣,乍聽之下真會讓人手足無措:從費瑪,牛頓,到拜倫,Capability Brown,從數學,物理,到詩歌,園藝,繪畫,將兩百年間的許多概念濃縮在一齣兩個多小時的戲裡,實在讓人擔心!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是2008 年的舊文,為了寫下一篇的 "Three More Sleepless Nights",必須先把這篇貼上來才行!!

 


七年之癢大概不是什麼新鮮的劇情,而愛情故事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太多了,我們難道還需要另一個嗎 ? 或者不如說,男與女間,還有什麼沒挖掘完的嗎 ?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來,愛情真的是很難表達的主題。或者不如說,很難單純地去表達。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本由 J. B Priestley 寫就、由 Rupert Goold 導演,這齣剛在 NT 下檔的戲,頗讓人失望。 Rupert Goold 的作品我看了幾次,多半都有一定的水準,去年的 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 大概是他最近我最愛的一部作品,其他像在 Young Vic 上演的 King Lear (08/09)、在 Duke of York 的 No Man's Land (2008)、在 Almeida 的 The Last Day of Judas Iscariot 還有 2007 由Patrick Stewart 主演的 Macbeth,都有很不錯的表現____這樣一數算,才發現我真的看了不少他的東西,好像可以為他另外寫篇文了____不過,在上面的名單中,這部 Time and the Conways,可以說是吊車尾的作品。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屬於 National Theatre 前面廣場進行的夏日戶外劇場系列活動,來自西班牙 Basque 的 Bilbao 的 Gaitzerdi Teatro 將小紅帽的故事搬上舞台。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波蘭的 TBP,在愛丁堡的演出曾經造成轟動,而來倫敦表演也已好幾次;現在似乎也正在台灣演出,中文翻作「重裝馬克白」。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劇作家 Howard Barker,應該是中文世界裡非常少提到的一位。目前六十幾歲的他,經常以歷史事件為背景來架構劇作,而他也創造出「 Theatre of Catastrophe」一詞來描述他的劇場概念。他探討的主題往往包含了性,暴力,權力,人性等等面向,並且試圖改變觀眾「接收」的角色,用片段的敘事、錯落的立場來刺激觀眾,試圖分化觀看者的觀感,激盪起相異而更具獨立性的觀看印象。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知道有這個劇本,是在 2001 年的金馬影展。雖然不過是八九年前的事,現在想來卻恍如隔世。當時的我,完全是因為熱愛 Virginia Woolf 而去看了這部電影,然而,由義大利導演Clemens Klopfensten 所拍攝的誰怕吳爾芙,義大利文發音、英文字幕。從沒看過劇本、也不知道故事大綱的我完全不知道在眼前上演的,是一個當代導演和前輩劇作家間的對話 (如果知道就不一定會去看了!不管是看電影還是看戲看舞,我一向是堅持不事先做功課的隨興!),而且電影雖然以 Edward Albee 的同名劇本為基底,還是一齣獨立情節的電影。當時的我,可以說是看得霧煞煞,電影導演和原始劇作家在片中的交錯戲弄,我是一竅也不通。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寫舞蹈對我而言,近似一種不可能的任務。舞蹈用肢體觸動視覺神經,直接和感受對話,跳過了語言的系統性,邏輯理性範疇,在無意識間搭建一條直達你心的絲路。在書寫的過程中,只怕太多東西會褪色變味了。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錯,這是 delay 超久的心得啦!話說,我之前並沒有看過這齣戲的電影版,對愛爾蘭文化有興趣的人,不妨去找來一看,是經典戲精梅莉史翠普的作品呢。



由愛爾蘭當代最著名的劇作家 David Friel 所完成的作品,以第一人稱回溯的方式,娓娓道來 1936 年那個夏天,一張在記憶裡吹彈可破又沉重如鉛的泛黃速寫。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