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已出版的藝文訊息區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全文已刊載於 Art Collection + Design 雜誌,撰文者:洪夏天,轉載請註明出處。

位在 Trafalgar Square 旁,介於通往 Soho 、 China Town 和 Covent Garden 的隘口,這裡是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國家肖像藝廊,專精於保存數百年來的各種肖像畫。而從攝影技術不斷日新月異開始,這座藝廊也致力於鼓勵、刺激肖像攝影的發展。有趣的是,國家肖像藝廊的成立,必須要歸功於三位並非是藝術界的政治人物。他們都是歷史學者和國會議員。在 1856 年,因為 Philip Henry Stanhope 一再提議, 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1800-1859) 和 Thomas Carlyle (1795-1881) 的支持,終於通過成立肖像藝廊的法案。在成立之初,以收藏對歷史、國家、文化、學術有卓越貢獻者的肖像,隨著時代變遷,肖像藝廊展出的作品不再以「偉大人物」為主角,而將人物像變成一種全民運動,廣邀民眾、各界的參與。每年,分別舉辦兩項眾所矚目的人物像競賽,一為畫像,一為攝影。以攝影肖像為主題的 Photographic Portrait Prize,每年年中開放十八歲以上的民眾投件競賽,希望大家一起用自己的角度,表現出所謂「肖像」的各種可能性、多變的角度與風貌。不管是業餘的攝影愛好者,還是專業的人像攝影師,主題可以是名流政要,或是鄰家幼女,都能參與角逐獎金高達一萬兩千鎊的大獎。而這項由肖像藝廊主辦的比賽,隨著贊助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比如03-05 年間,稱作 Schweppes Photographic Portrait Prize,去年開始則首度由 Taylor Wessing 法律事務所奪得贊助權,因此這兩年的比賽稱作 Taylor Wessing Photographic Portrait Prize。

雖然此次展覽十一月中才開始,今年的優勝入選名單已經公布四名進入決選的作品。第一位榜上有名的,是近年來火紅的英國職業攝影師 Vanessa Winship。她在東歐住了近十年的時間,為法國公司拍攝紀實類攝影。過去四年她主要在伊斯坦堡活動,題材圍繞著死海沿岸居民的日常生活。這一系列的影像成就了攝影集 Schwarze Meer,並以此奪得數項大獎。包括義大利的 Orvieto Book Prize,World Press Photo 的首獎,及坎城索尼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在她的 Sweet Nothings 作品集裡,主題在於東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亞美尼亞、伊朗、伊拉克等國邊境的女學生。黑白的色調,真實無華的表情,是 Winship 作品的特色。而會針對在特定地區,則是因為地處東西文化的交界,長年宗教、戰爭衝突不斷,但同時又進行著日常生活上的交流與無可避免的文歷史交融。這種特別的狀況,令 Winship 深深著迷。她鏡頭下的女學生,經常是三三兩兩出現,在 Winship 的提議下,她們會帶著姐妹或同學一起入鏡。面對鏡頭,Winship 提供一個讓她們畢生難忘、成為視覺焦點的機會。在鏡頭下,她們帶著肅穆又莊重的神情,但隱隱地不安、或友伴的嬉笑,仍時不時地透露出來。在簡單的背景和構圖上,展現出動人的真實與純真。此次入選的,是在她的新系列 Georgia for a Song 裡一幀參加婚禮的少女的獨照,拍攝於喬治亞的首都 Tbilisi。她的細緻、精巧的身形與打扮,透露著含苞待放的嬌羞與青春的自信,讓 Winship 深深著迷,為她拍下這張照片。

同樣往來於歐亞交界的,是以色列攝影師 Michal Chelbin。她對於主題的選擇及自然光的運用,可以看出前輩 Diane Arbus 的影子。前陣子她針對雜耍特技表演者所作的一系列人物照 “Strangely Familiar” 裡,清晰地透露出她特有的創作風格。鏡頭下,他們身著工作時的表演服裝,卻在工作場所以外的地方進行拍照。房間裡,沙發上,公園裡,函洞下。服裝讓他們帶著一種專業的自信,但身處不同的空間,卻又暴露了不安、滑稽、夢境、異世界…等等情緒與聯想,充滿反差與戲劇性。這種「頓失憑依」的脫離感,被她廣角鏡頭的使用、顏色選擇與烘托加強了對比感。Chelbin 嘗試著將「資訊與神祕、青春與蒼老、大與小、正常與異常」等等對比都在方正的照片裡顯示出來,她想表達出同時包含著公開與私密,且想像與紀錄性兼具的攝影世界。這樣的理念,讓她呈現影像時,藉由構圖與色彩,力求呈現出既寫實又超現實的作品。鮮艷飽和的色調,明與暗的分野,都讓她的作品讓人感覺熟悉又遙遠。而此次入選 Photographic Portrait Prize 的作品 Stas,來自她以監獄受刑人為主角的一系列人像照。排列整齊的房間裡,主角 Stas 一人側靠著床,直視鏡頭。這裡是俄羅斯戒備最森嚴的監獄,Chelbin 為了攝影,在這裡待了數天。直到最後一天她才發現這位年僅十五歲的受刑人。為了取得他的信任, Chelbin 花了數小時和他長談。直到拍完後, Chelbin 才知道,這位年輕的小伙子已經因為謀殺罪而被判死刑定讞。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雖然年輕,卻感覺雙肩沉重、承載不堪負荷的晦暗感的原因吧。

Girl (2009) by Mirjana Vrbaski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載於黑秀設計,轉載請註明出處>>

 

英國上下,每個人的超級坐駕!
“I drive my Mini Cooper. And I'm feeling super-dooper!”

MINI 常在不少電影或是電視影集裡出現,像是 1969 年的「The Italian Job」、英國喜劇影集「Mr. Bean」等...都成為這些主角們的“超級坐駕”。不僅如此,MINI 也常在動畫片裡出現以及時尚大師、好萊塢巨星們的時尚寵物;Madonna 就為她的 MINI 在一首諷刺美伊戰爭而禁播的“American Life”裡填下這一句詞說:“I drive my Mini Cooper. And I'm feeling super-dooper!(我駕駛我的 Mini Cooper,並且我感到如此地興奮!)”,甚至在英國經典設計系列的郵票也可以看見這台小不點的蹤跡。而這部小車可以令全世界那麼著迷它的駕駛樂趣,實際上已經從 1959 年至今足足發燒了五十年之久。

在 50 年代後期,民生現代化開始起飛,許多的歐洲人開始需要私有交通工具代步。但除了當時經濟正逢低迷,更加上 1956 年蘇伊士運河被封鎖,歐洲的石油供應大受影響;在雙重經濟壓力的迫使下,對於歐洲人來說就必須開始選擇性能與價錢都很實惠的汽車。當時也正處於燃油危機下的英國,必須實施燃油配給。這個策略導致許多較耗油的大型車輛銷售在市場急劇下滑;因此 BMC 急需要一款符合經濟市場的車款。Leonard Lord 以 ADO15 計畫(Austin Drawing Office 第 15 號計劃)為藍圖訂下這款新車必須沿用現有引擎的規格,容納在 10 呎長、4 呎寬及 4 呎高的盒子內,擁並有超大空間的駕駛享受。

The first Morris Mini-Minor sold in Texas being delivered to a family in Arlington Texas in 1959.

面對這樣 ADO15 計畫的挑戰,當時在 BMC 的首席開發工程師 Alexander Arnold Constantine Issigonis 很快的提出解決的對策。從技術面而言,這款 ADO15 計畫的新車款必需要降低重量節省油耗以及想辦法節省空間,所以 Alexander 採取引擎前置的方式來獲得具有緊湊的外部尺寸和充裕的內部空間;另外在造型方面來談,這款新車也必須有別於市場上那種渾厚笨拙的普通汽車。於是在非常精簡的團隊下,1959 年八月首部名為“The Orange Box”的原始版 MINI 正視問世。

Morris Mini-Minor 1959. "621 AOK" is the first Mini off the production line to be badged Morris. It was never sold, and is now kept at the Heritage Motor Centre, Gaydon, UK.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文已刊載於黑秀設計,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繁忙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一群身著彩色帽T的傢伙東奔西跑,他們像似孩子般嬉戲著,彎著身軀或是爬上爬下地表達他們的行動概念或是肢體語言。不過,這可不是快閃族又再興起什麼新運動,而是他們是一群表演藝術的工作者,只是他們的舞台轉戰到街頭市井而已。如此,這樣最純粹的肢體語言以隨機、不可預期的方式在街頭表演的“Bodies in Urban Spaces”已經在歐洲與英國各地掀起一陣旋風。常常許多正趕往辦公室的上班族或是路過的人們常是一頭霧水,以一種莫名的微笑來回應這些舞蹈家,接著每個人的行動照相機開始此起彼落。而更有甚者,因為擔心破壞公物或是造成公共危險,常會有當地的警察過來終止他們的表演活動。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文已刊載於黑秀設計,圖文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對於戴帽子的習慣在東西方的文化上有明顯的差異。早在西方歐美國家中,戴帽子不僅在貴族上的社交生活裡扮演重要角色,在底層的平民社會裡也是生活穿著的一 部份。反觀對於中國東方文化來說,帽子的穿戴就比較局限在皇室貴族或是達官顯貴...平民生活上是最為少見的穿著。要說亞洲的今日社會來看除非是宗教習 俗,不然這更是少有的衣著文化。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全文已刊載於黑秀設計,轉載請註明出處>>

JR。 你可能對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或者摸摸腦頭尋思這兩個字母究竟有什麼意思。同是街頭藝術家,也一樣都試圖隱藏身份、保持低調的 Banksy,至少還選擇了一個詞來代稱自己,意涵不明但還唸得出音。JR 的原始意義也許永遠會是個謎,但我們能確定的是它決不只是兩個字母而已。在今天的藝術界,有個詞為他而存在,那就是「Photographic Giraffiti Artist」,或者他自稱的,「Photograffeur」。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全文刊載於 Shopping Design



充滿個性特色的店家,不僅是一種符號識別與行銷手法,時常也是建立一個城市自我定位的元素之一。最近在倫敦街頭,出現了一家引人注目、色彩繽紛的小店。有如糖果般的桃紅色為基調,年輕、活力、甜美的氣氛引人駐足。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家販賣優格雪酪的店面,店名叫做「SNOG」。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Photographers' Gallery 在十一月中就要已經搬家了!從熱熱鬧鬧的蘇活區搬到 OXFORD CIRCUS 不遠處的巷子裡。新家從中國城這兒的舊址步行約十分鐘,從 OXFORD CIRCUS 的話兩分鐘。不過新址還沒實地去看過。倒是在舊址結束前趕快進去回味記憶一下。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大英博物館向來以豐富多元、跨越歷史與地理的館藏著名,特別是它的雕刻品占館藏中最大宗;不過它並不想成為一個「活死人墓」,近年來它不斷增加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改變一般人對它偏重於歷史文物展示館的印象。結合原本包含大量雕刻藝術品的館藏,加上現代藝術家的元素,成就了這一次 Statuephilia 展。Statue 是指雕像,而 philia 是字尾字根,指的是愛好、狂熱之意。展出的是五位最富盛名的當代英國雕塑家的作品。五位藝術家各自貢獻出一樣作品,這樣子的五件藝術品對一個展覽來說,似乎是太少了一點;但是這次展覽的重點,除了藝術品本身,更吸引人的是 context;五件作品如何和大英博物館的館藏相呼應,產生「跨越歷史與地理」的對話。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對於一種生理與精神崇拜與迷戀的藝術家除了在英國身價不得了的戴米恩.賀斯特(Damien Hirst)之外,應該是這位鮮少人知的非洲籍藝術家 - 尼可拉斯.賀羅伯(Nicholas Hlobo)。這次他在 Tate Modern 正展示一系列特殊樣貌的作品,以縫紉或編織的技法,結合許多不同的材質,像是緞帶、橡膠、紗布、皮革、來構成雕塑或繪畫。



Poster / Nicholas Hlobo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ail & Dale / Katy Granna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最近搬往新地點的 Photographers' Gallery 在如沐春風之時就展出了一個受爭議性的攝影師 - 凱蒂.潔拉(Katy Granna)的作品。這樣以“西部地區(The Westerns)”來紀錄着在名流社區背後的三個西岸住區的生活方式,用以一系列大幅彩色肖像照來呈現這些人物背後的故事。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他的臉被當作圖騰塗鴉在世界各個角落、牆上、門上甚至是廢器物的拖卸車上;當你走在街上與他擦身而過時,你可能不認識他,但可是他已經是全世界塗鴉手們炙手可熱的人物。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賀森.夏拉因(Hussein Chalayan)是一位科技時尚的教父,他的作品因擅長運用特殊的剪材、令人驚艷的材質與高科技狂熱而聲名大噪。曾經兩度獲得「英國最佳設計師(British Designer of year)」的賀森.夏拉因(Hussein Chalayan)這次在倫敦精選了 1994 年至 2009 年這十五年來的代表性作品,宛如一個未來的實驗劇場記敘着人類對穿著的渴望與種族之間文化特徵的魅力。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黑秀設計,敬請尊重本文所屬相關法律權利>>


入侵者(Invader)是一個街頭塗鴉的藝術家,只不過這位以“入侵者”為名的藝術家在街頭以各種顏色的馬賽克小瓷磚的構成方式,在全球各地的街頭上貼上一個個小外星人;接著這位藝術家就將這份藝術計畫稱為「入侵行動」(Invasion),以地圖呈現這些藝術活動發生的地點,如同我們的世界已經慢慢被他的小外星人給佔領。這些街頭小傢伙的靈感取自於 1978 年日本一種大型電動遊樂機“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 スペースインベーダー)裡的小外星人 - 以點陣構成的二維圖形,而比較現在視覺豐富的遊戲角色來說它算是經典、歷久彌新,對許多電玩迷來說更是一種呆到可愛的迷人角色。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