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已載於黑秀網>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對於不諳法文的我,光是面對這一長串的名字,就要遲疑個半天。這位迷倒了倫敦人的前衛音樂家,1961 年出生於陽光與海浪交織如畫的尼斯,少年時代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在 Conservatory of Music 接受專業的音樂訓練,在 1985 - 1994 年間他擔任 Pascal Rambert theatre company 擔任編曲家。然而,現在他的指尖所撥弄的並不是琴絃,而是日常生活中多樣發聲的可能性;在擔任作曲家的期間,促使他實驗各種器材,改變我們對音樂與樂器的既定印象。



Sketch I




Sketch II



在 Barbican 的 Curve 展場空間外,最近一直是大排長龍,因為展覽限定一次只有 25 人能夠入場。閃身而入黑色布幕後,是一片人造的暗黑花園。木板走道兩旁,被沙丘和散落的植物包圍,像是一條海邊通往未知的步道。旁邊的牆上投影著彈弄吉他的一雙手,不成調的音符和隱約的話音和我們的步履一樣散漫。正覺得平淡無奇的時候,一個轉彎豁然開朗,白晃晃的燈光一時之間有點眩目。一把把的 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不是靠牆而立,也並不是握在樂手掌間,而是以支架支撐平放,成為一張張平台,搖身一變為嬌小可愛斑馬雀的遊樂園。在羽翼開閤飛撲與跳躍擺首之間,斑馬雀重心的移轉、羽毛與鳥爪的動作,不斷觸動吉他弦,而激昂起一枚枚音符的發響。除了電吉他,還有鈸與鼓,撒著鳥食和水,吸引著牠們的造訪。有的吉他,已經成為雀兒築巢的家園,斑馬雀渾然不覺自己正是音樂之源,尋找叼著適合的枝枒葉片,構築著可以依偎的巢穴,而引發了更多音符的顫動。在這裡,我們看見的聽見的,並不只是動物與樂器的可能,還有音符與日常生活的共鳴。同時之間,也讓我們聯想到人類歷史若嘎然而止,遺跡與自然的互動,是否也會如我們此刻所看到的,電吉他不再是舞台上的焦點,而是動物建築的基地。



在羽翼開閤飛撲與跳躍擺首之間,斑馬雀重心的移轉、羽毛與鳥爪的動作,不斷觸動吉他弦,而激昂起一枚枚音符的發響




聽見的並不只是動物與樂器的可能,還有音符與日常生活的共鳴




走進一處高挑的空間裡,一落落的藍色池子上漂浮著白色的陶盆。
這些大小不一的陶盆隨著水波彼此碰撞產生哐啷啷的聲音,迴響在整個空間當中。
清澈的敲碰聲直入參觀者的心底。



而在大西洋的彼端,紐約的 Paula Cooper Gallery 也正展出 Boursier-Mougenot 在 2006 年的作品 Harmonichaos。直立式的吸塵器,裝上口琴、燈泡和音頻解析器,隨著電源的開啟與關閉,燈泡一閃一爍,難以辨認的究竟是口琴發出的「音樂」(Harmonica) 還是吸座器發出的「噪音」(Chaos) 填滿了空間。除了電吉他和口琴,Boursier-Mougenot 在 2002 年的 Videodrones,將錄像機在錄像時所發出的機器運轉聲連接到擴大器上,配合展場附近地區的錄像,不絕於耳的嗡鳴和 CCTV 式的影像,呈現日常生活與監控、窺視的面相。除了兩場在倫敦與紐約的個展,在巴黎的 La Maison Rouge 也正在展出 No Vinyl Any More。Boursier-Mougenot 的聲音探索,不只是錄下日常生活的雜音再將其播放而已,而是發覺各種聲音和人為活動與自然運作間的關係,經過巧妙的編排呈現引人深思的視角,也吸引了紐約、倫敦、巴黎三地的觀眾一探「聲」的奧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