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已刊載於 藝術收藏與設計

位在倫敦Chelsea區的 Saatchi Gallery,一直是散步的好去處。2008 年遷址到國王路上的約克公爵軍團總部,即被譽為倫敦最美的藝廊空間之一。本體建築由 John Sanders 設計建於1801 年,經過重新整建後,淺色的木地板、白牆和高闊的窗欞,組成了十五間大小相似的展室。館前的操場,更增添了幾分氣派。一直是當代與前衛藝術重鎮,在藝術拍賣公司 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 的贊助下,全館免費開放,而且也開放民眾拍照,每次來此,總是遇上各種不同學齡的孩子和少年少女,在老師的帶領下,自由地流連於展場間,是老少認識當代藝術的好所在。

2010 年一開始,當樓下「抽象美國」的展覽還沒結束,頂樓展出為期短短一個月的 Franks Suss Collection 。為了讓民眾多一點接觸私人收藏品的機會,Philip de Pury 舉辦了一系列在收藏家的協力之下,將個人收藏公開展示的展覽。此次由 Tamar Arnon 和 Eli Zagury 策畫,挑選來自 Simon Franks 和 Rob Suss 兩位收藏家的數十件作品展出。其中囊括來自歐美亞非各地的二十位藝術家,而最為人所注意的,是此次強調對堀起中藝術家的重視,並展出了許多中國及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一走進展室,就有一件鮮紅色半人高的群像雕塑吸引住眾人的目光。三個青春洋溢的女生,有著俏麗髮型和窈窕身材,活靈活現地似乎正隨著音樂舞動,正如作品名稱 Girlband。這是長期在倫敦居住及創作的愛爾蘭藝術家 Kevin Francis Gray 的雕塑作品,他和著名的 YBA 一代一樣,也是 Goldsmiths 學院的校友。在他的創作下,一件件雕塑總是散發著柔順光滑的耀人色澤,同時卻又流露著詭譎的氛圍。一尊尊人像經常被抹去的面容,或者是用玻璃珠串成、長及地板的珠鏈面紗,或者是斗篷罩衫遮住了它們的表情和身分。其中最著名的,如 Ghost Girl,雪白的雕像,典雅的輪廓站姿宛如畫裡的仕女,靠近一看才發現少女身著背心和短裙,短髮隨意地束成馬尾,額前是運動髮圈,現代的裝扮卻被串珠層層遮去了臉龐。當觀者還在好奇她的身分時,卻發現她交叉身後的雙手上,有著割腕的痕跡。幾乎一模一樣的塑像,還有一個男生版 Ghost Boy,男生版更是身著運動背心和運動褲,手臂上也是交錯佈滿傷痕。大理石的古典優雅,變成現實人生的掙扎,讓人玩味。而這次的女孩樂團群像,雖然名為樂團,三個少女作出彈奏樂器的動作,卻被剝除了樂器,使她們生動的動作凝窒在嘲諷滑稽的氣氛中。

 

同樣引人注目的雕塑作品,是名和晃平的兩件玻璃珠雕塑。出生於 1975 年的 Kohei Nawa 名和晃平,是日本新生代藝術家中備受矚目的一位。有著紮實的學院派背景,他在京都市立藝大完成藝術博士學位,長久以來在京都生活及創作。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 Pixcell 系列作品,將大小不一的玻璃球層層將物體包裹,從動物、樂器、食物都無所不包,玻璃球間彼此映照反射,將物體不斷地在觀者的注視下,重新拆解又再三組合。這系列作品的發想,來自數位時代影像不再是實體的傳輸,而是一個個像素組合而成,像是一片片拼圖拼湊成雙眼認知的事物。而原本構成平面圖像的pixel,在名和晃平的創作下,立體了起來,被賦予空間的存在感、化為視覺的主角。在此次展覽中,鹿頭和坦克,一個是暴力的接受者一個是暴力的啟動者,都在玻璃珠的包覆下,讓人聯想起時尚的配件裝飾,晶燦耀眼的同時又一語雙關,引人深思。



跟名和晃平的玻璃珠坦克平列的,是Jon Pylypchuk 的布偶作品。這位來自加拿大的藝術家,主要作品為布偶雕塑和拼貼畫作,自 2004 年第一次在倫敦舉辦個展以來,其作品頗受英國各界重視,而今年二月份,他也在美國的 Blaffer Gallery 舉辦第一次在美個展。

 

觀看 Jon Pylypchuk 的作品,很難不感到痛苦。使用各種布料和扯碎的成衣,縫製而成的布偶,擬人化的動物形體,不是破布熊那樣純真可愛適合被孩童擁抱的擺設,而是一個個傷痕累累的存在。暗色的質料,像是一團巨大的黑影,用不合比例的細長木枝當作枯瘦的四肢,僵硬的軀體突顯了一分不知所措的茫然。不管是畫作、拼貼或雕塑,其作品不斷反覆圍繞同一中心主題:失去、肢解、痛苦、異常、暴力。各種暴力充斥在不同的作品中,施暴者與受暴者的角力,藉由卡通動物的形體,布偶所代表的純真,呈現黑暗的主題,達到震憾的反差。如 Don’t Press Too Much Luck,兩隻站立的黑貓,黑白分明的眼珠還帶著幾分童稚,但卻是小黑貓為大黑貓手淫的片段。Hopefully, I will live through this with a little bit of dignity 則用布偶呈現戰場、死傷遍地的景像,哀鴻遍野也在觀眾的鼓膜裡震盪。在這次展出中,則是老兵相互扶持的畫面。沉重的迴響在無邪的形體中鼓噪,讓人難忘。

 

接著,有數位中國七十後藝術家的畫作展出,而出生於 1979 年、來自東北遼寧的賈靄力 (Jia Aili) 曾在台北谷公館展出作品,相信有不少人還難以忘懷他獨特、總是帶著世紀末孤寂的筆觸。此次展出的畫作 Nameless Lake,在一片靜謐山林間,綠色迷霧下寂然的湖水間,浮起的是戴著防毒面具、分不清男女的裸身人物。佝僂的身軀、突兀的面具, 讓原本詩意的場景,轉而成為危機四伏、暗示著死亡與危機的末日意象。

如果說賈靄力畫筆下的世界是驚悚的成人童話,陳可的作品則宛如甜美溫潤的睡前故事。她夢幻的色調、柔軟的筆觸,描繪出私密的女性世界,是交揉著七彩綺想與人性光輝的療癒系作品。近年來她的作品更在拍賣會上屢屢得到佳績。

另一位引人著目的畫家李繼開,和陳可同樣來自對中國當代藝術有決定性影響力的四川美術學院 (簡稱川美),而他的畫,則和賈靄力一樣,總是環繞一個固定的角色。小男孩的形象,從2001 年開始,就成為李繼開畫布上的主角,一幅幅的畫作,堆砌出小男孩的心靈和外在實體世界的對話。在數年的過程中,小男孩的變形轉化也標記了每一次李繼開畫風的轉變。

而在日本方面,Izumi Kato 古藤泉也曾來台展出,他最為人稱道的便是獨特的手指作畫方式,加上濃郁的用色,使他的畫作充滿熱帶原始的氛圍,帶著史前壁畫的影響痕跡。如寶石般晶燦的大眼,更帶著懾人的魔力。



相較之下,Kentaro Kobuke 古武家賢太郎則是台灣比較不知名的插畫家。三十餘歲的他,去年在倫敦有個人畫展,帶有日本傳統畫風、柔和色調又有變形輪廓、強烈表情的人物繪,牢牢地抓住了觀者的心,充滿感染力的畫作頗受好評。對筆者來說,觀看古武家的作品可比擬為暗香浮動。乍看之下的溫暖光暈,和糾結的輪廓、大異於日常生活的扭曲敘事,帶領著觀者進入奇幻旅程。




出生於1969 年的 Tomoo Gokita 五木田智央,以年紀上來說則算是前兩位的前輩了。他的作品,深受超現實與立體派的影響,筆觸粗獷又精準,又帶有塗鴉式的狂野與不羈。他將人物的臉孔挖去,用幾何圖形及線條取代五官及表情,彷彿是人物內心的衝擊滿溢衝破皮膚的表層。五木田智央長期在國際間舉足輕重,對日本當代藝術也有重大的影響。

綜觀此次展出,中日兩地的藝術家就佔了半數以上,足可見 Franks Suss Collection 對東亞勢力的重視。 另外在美洲方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巴西街頭藝術家 Os Gêmeos兄弟的色調豐富艷麗的畫作,美國的 Michael Vasquez 擅長描繪都市有色人種的真實生活,捲曲的黑髮、幫派的圖騰、紙紗與金鍊、手勢與煙酒等,形成飽含生命力的肖象畫。另外,深受日本漫畫及流行文化影響的 Fernando Gutierrez 則畫出了復古廣告海報般的日本街頭印象。二十幾件作品,各有特色,跨越國界與文化的版圖,目不遐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mmer 夏天 的頭像
    Summer 夏天

    夏行者在巴黎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