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刊載於黑秀設計,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
前陣子,查爾斯王子和 Richard Rogers 為了 Chelsea Barracks
的改建計畫鬧得沸沸揚揚,似乎整個建築界都打算和這位「一輩子的王儲」槓上了。不過,真的是如此嗎?簽下抵制查爾斯王子宣言的幾位建築師,在國際上都已赫
赫知名,列起來的頭銜似乎頗為驚人,然而,他們並不足以代表英國建築界。這些已成為「名牌」般,有著不可動搖地位的建築師,在新生代的後起之秀心目中,不過是一群老套而不知變通的過期商品罷了!!
Zaha Hadid
Serpentine Gallery commission by Zaha Hadid Architects, 2007 Zaha Hadid Architects
Scottish Exhibition and Conference Centre, Norman Foster
長江後浪推前浪,當 Zaha Hadid、Richard Rogers、Norman Foster
的版圖遍布全世界,任何新建案都會在當地社會或國際討論間引起關注的時候,已經有更年輕、更有想法、更敢於改變的新血投入建築設計的行列;而在查爾斯王子
和 Richard Rogers 的對立中,令人驚奇的,他們並不是站在 Rogers
這一邊。不只如此,他們對這樣的爭論毫無興趣。對他們而言,爭論「傳統與現代美學的衝突」是毫無意義的。他們認同查爾斯的觀點,甚至說,查爾斯在
RIBA
的演講裡,一切的論點都得到他們百分之百的認同。但是,「傳統與現代」之間並不一定是衝突或對立的。他們在乎的,並不是兩者之間的差異,而是如何開創其他
的可能性。
Sean Griffiths 是 FAT (Fashion Architecture Taste)
時尚建築品味事務所的創辦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位在倫敦東區的 Blue House。原本很普通的磚造連排屋,在 Griffiths
的改造下,變成一棟宛如童話世界的藍色住宅。在三層樓高的正面牆上做了一個有如浮雕般煙囪小屋的入口,而在旁邊,做了有如雲朵般的庭院圍牆。在側面,一併
使用耐磨牆板包裏再漆成粉藍色,強調出屋頂的山牆圖案。
這棟 Blue House,後來成為 Griffiths 自用的住宅。他意圖將「卡通般的波普文化」呈現在建築物上。正牆面上 2D
的表面至今在業界仍然非常少用,而裝飾性的山牆則一直被認為和現代建築不搭。然而,他成功地將數種元素結合在一起,且兼具實用與功能性。
Griffiths 與他的 FAT 事務所的另一項著名作品是英國曼徹斯特的 Islington Square
住宅區。改變了以往一成不變、死氣沉沉的住宅建築模式,他的作品跳脫查爾斯王子念兹在兹的新古典派,及 Rogers
強調的鋼材玻璃現代主義,運用傳統的磚牆、山牆,加上現代的配色與圖案,在城市創作出不同於一般、又充滿童趣的建築作品。
Blue House / Sean Griffiths
Tom Emerson,是 6a 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之一,他最近成功地將一座在七零年代因火災而傾頹的房舍改建為現代藝術中心。這間 Raven
Row 藝術中心,周圍的房舍都保留著十八世紀建物的特色,而 Emerson
使用有如焚燒過後的木材為外牆,深沉的顏色和周圍產生溫柔的襯映,也和房屋本身被焚燒過的記憶相呼應。重建後的外觀,和周圍的房舍融為一體,營造出古樸但
不老舊的風景。象牙色的窗柱,看起來不像是個藝廊,反而像是一般住家。推開門,進入的不是畫廊時常給人的冰冷印象。雖然不管是牆壁或屋頂都是以白色的基
色,然而,因為傢俱的安排,使人有種回家一般的溫暖感覺。特別是在二三樓,一間一間的房間,每間都有古色古香的壁爐、或者是書櫃等,牆面上、樓梯間洛可可
雕花裝飾,宛如一棟高雅又低調的宅邸,散發著溫暖而柔和的光暈。
對 Emerson 這一輩的建築師來說,歷史與記憶並不是格格不入的過期商品,而現代建築也不是洪水猛獸地突兀的存在。Richard Rogers
在建築界的地位不容小覷,而他所開創的新視野也被許多後輩推祟,然而,這些後輩認為 Richard Rogers
的都市建築沒有改造都市本身,反而是在都市上強加了一層束縛而單調的外衣。原本的創意已然消失,細膩的語彙被暴力、重複、拷貝、鋼硬所取代。
Raven Row 藝術中心 / Tom Emerson
Raven Row 藝術中心 / Tom Emerson
Raven Row 藝術中心 / Tom Emerson
對有建築哲學史背景的 Patrick Lynch 來說,雖然大牌建築師們揚言抵制查爾斯王子講演,但他覺得王子的演講內容 -
重視人與自然、土地與歷史、文化的關係 -
一點錯也沒有,反而是建築前輩們一直宣揚的個人主義似乎並不那麼單純。在現在社會,個人主義一點也不「個人」,只是追求金錢、名牌、另一種體制化的象徵。
他認為許多所謂大師的作品只是“idiot avant
garde”,原本好像很前衛的作品,到最後只是不斷地彼此複製,終到所有的建物都像穿上制服一般,原本想要展現的 individuality
完全地失去了。他說,現在的建築師,並不像以往,認為「科技進步 = 美學進步 = 道德進步 =
美德」,視科技運用與工匠技巧的炫耀為依歸,同時又不斷地自我複製,把世界各地當作建築殖民地,還說服自己和世人說這是你的特色。 Patrick
Lynch 的作品,既不古典也不現代,然而卻又既古典而現代。擅長使用磚材、木材,而力求在建築輪廓上的突破,和周遭環境的結合,可以在其
Marsh View
裡強烈的感受到。他的作品,並不想立一個龐然大物來完全的改變地貌,那是一種侵略性的暴虐想法;如何將建築與其腹地和諧共存,又能賦予其獨立個性,才是他
的理想。
Patrick Lynch 的 Marsh View
對 Kieran Long
來說,現代主義建築體現的鋼筋水泥加玻璃建物,一點也激不起他的興趣。上一代的建築師認為,「透視性」非常珍貴,而充滿金屬感的鋼材則是未來的表徵。然
而,他說,現在看來這些建築語彙頗為幼稚。Long 現在是 Architects' Jounrnal 的編輯,而在他的著作 Hatch :
The New Architectural Generation 裡,他列出了114 位新生代建築師,討論他們將如何改變英國建築的風景。
倫敦的街道上常有一些重視人與自然、土地與歷史、文化的關係的建築
新舊建築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彷彿就在不久之前,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從被唾棄到被接納、被讚賞,Rogers
的龐畢度中心成為世界聞名的指標建築,這些事件還歷歷在目,沒想到似乎才被正名沒多久的所謂現代建築,已經面臨了新一波的挑戰。新生代質疑著這些「地標性
建築」過於嘩眾取寵,大篇幅的報導、美輪美奐的照片、天花亂墜的設計理念,只是強加單一意識形態在原本的地貌上,而缺乏與當地文化的互動交流。強調歷史
性、文化性、永續概念都必須兼顧的建築師們,在珍惜歷史的同時,也認同「現代建築」所代表的突破價值,然而,他們也將不斷地推翻,不斷地開創人與建築的可
能性,為心中的理想淨土而努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