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倫敦市中心、國家藝廊前的 Trafalgar Square 特拉加佛廣場上,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中央直聳的 Nelson's Column,
這個建於1840-1843 的雕像,是紀念在 1805 年特拉加福戰役中喪命的Admiral Horatio Nelson,
而廣場的四角還各有一尊雕像,
分別是在西南角的 General Sir Charles James Napier,
東南角的 Major General Sir Henry Havelock,
以及東北角的 King George IV。
咦,不是有四個角嗎?怎麼只有三座呢?
是的,還缺了西北角。另外三座雕像都是將軍和國王,想必佔據第四個基座的也必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原本這個通往 Piccadilly Circus 的西北角,在 1841 建成時,是計畫放上一座 William IV 騎在馬上的雕像,和其他的同伴們一樣,雄糾糾氣昂昂地俯瞰著來往的人群。然而,因為經費用鏧的關係,這個基座孤伶伶地空放了一百五十年。直到千禧年前,1999年,皇家藝術協會開始了一項名為「第四個基座」的計畫,和當代藝術家們合作、放上他們的裝置藝術。也因此,讓這個古典的廣場多了一些新鮮活潑的氣氛。
第一年放上的是 Mark Wallinger 的 Ecce Homo。
Ecce Homo 的意思是「瞧!這個人。」也是聖經裡著名的一句話,是當耶穌受刑後、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時,羅馬執政官所說的話。在藝術史上,指的是描繪耶穌傳道受刑的繪畫主題。這座雪白的雕像,呈現頭上戴著荊棘冠冕的耶穌,旨在表達耶穌其實也是一個平凡人。
Mark Wallinger 表示,他並沒有任何反諷或者批判的意味。他認為耶穌勇於為小人物發聲,在歷史上的地位就如同廣場上其他的政治、軍事領袖一般。
第二年放上的是 Bill Woodrow 的 Regardless of History。巨大的銅像上是一個被厚重的書本擠壓的人頭,粗壯的樹根蔓延而上。
2001 年接力的是 Rachel Whiteread。跟下面的基座一模一樣的透明雕塑品立於其上,隨著燈光而變幻顏色。Whiteread 說她想捕捉的是一種寧靜感。
不知道是經費短缺的問題還是為什麼,2002 年到 2004 年間,這個基座又回到空無一物的狀態。原本是每年夏天的大事,卻沒有新的裝置入住。在2002 年夏天,有人開玩笑地放上一個貝克漢的蠟像。雖然得到過往人潮的歡迎,倫敦政府還是強調這是違法的,把它給搬走了。
直到2005 年,以一系列擺著高難度瑜珈姿勢的 Kate Moss 雕像引起世界注目的 Marc Quinn ,在這裡放上了紀念殘障藝術家 Alison Lapper 懷著八月身孕的裸體塑像,又激起一陣熱烈的討論。
而在 2007 年時,原本不被看好的英式橄欖球國家隊打出了出奇的好成績,而 Jonny Wilkinson 也在一夕之間成為國家英雄。當他們在義大利出賽時,連女王都出聲祝福他們。 Wilkinson 的蠟像短暫地放上第四基座一陣子。
在 2007 年底、放上基座的是德國藝術家 Thomas Schütt 的作品 Model for a Hotel 2007。
今年,登上第四基座的會是什麼呢?有可能就是你唷!
這可不是玩笑話。前陣子作品還在大英展出的英國當代藝術家 Antony Gromley 提議,讓所有人登上第四基座。這個活動正熱熱鬧鬧地展開,在一百天裡、每個小時輪流,只要是待在英國的人,不管國籍、人種、性別,總共有兩千四百人將會站上特拉加福廣場的第四基座。你有一個小時,不管你是要來段即興表演、唱歌讀詩、或者擺個靜止的姿勢,只要你在網上登入、送出報名表,系統將會隨機抽出上千名幸運兒唷!
心動了嗎?馬上到下面網站報名吧!
09年夏天,佔據第四基座活動 One and Other
延伸閱讀:
The Fourth Plinth
Guardian 圖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