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趣極了,這部由睽違倫敦舞台六年 (2003) Helen Mirren 夫人演出的拉辛經典,一公布就是一陣搶票熱潮,而在眾所期待下,這齣戲的評價還真是褒貶不一。從一顆星到四顆星不等。被熱烈討論的,第一就是「傳說中非常 動人優美的拉辛劇作」,翻成英文到底是合不合適呢?被賦予翻譯這個連普魯斯特都讚不絕口的戲劇大師 Racine 劇本的重責大任,落在英國桂冠詩人 Ted Hughes 身上。他改變 Racine Alexandrine Couplets 的格式,而用 Free Verse 的方式呈現,評價非常兩極。有人說,台詞更簡而易懂又充滿力道,有人說,完全不對味。翻譯出來的成品不錯,但是跟 Racine 的特色毫無關係。這一部分,我是沒辦法評斷的,畢竟我不懂法文啦!




而現代化加極簡風的舞台效果,倒是的確將我帶回漫步雅典、克里特的前年夏天,炙熱的希臘陽光讓一切都有種過曝的印象。舞台本身有很好的視覺效果。服裝上,簡單而現代化的衣飾是近代搬演古典戲劇時常用的方式,也不算太壞。說實話,這已經是我僅能擠出的勉強正面評價了。

 

坐在劇院裡,我百般思量問題究竟在哪裡。一切,簡而言之都是導演 Nicolas Hytner 的問題吧,因為一切的缺失,顯然都為了實現 Hytner 理想中的境界,雖然是不成功的。所有演員身上都擺脫不了裝腔作勢的氣息,僵硬得像是一群試圖演出理想中貴族身分的木偶 ; 女角的聲音都有故意高八度的感覺,刺耳而辭溢於情,拔尖的聲音抹煞了自然的感情;男角大多僵硬;而每當有人在說話時,其他人毫無表情肢體動作的旁聽,就好像小學生被迫聽課,其實一心想到外面抓蝴蝶一樣。整個過程並不是在「演」,而是唸出台詞做出動作而已。本劇原本是五幕,安排在沒有中場的狀況下,兩個小時一口氣演完。感覺導演非常趕,在換場之間,退場和進場的節奏抓得非常爛,非常莫名奇妙,真的像是趕鴨子上架。在舞台空曠的情況下,演員手沒處放、眼沒處擺(請試想,同一個演員,在完全空蕩的房間東張西望,和在擺滿雜物、書、畫、傢俱的房間東張西望,觀眾的感覺大不相同),也因此,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演員」身上,演員的肢體和情緒能不能主宰空曠,將空曠掌握於股掌之間,非常重要。然而,我所看到的,只是一群不名所以就被安置在舞台上的棋子,還搞不出狀況,只靠幻想做出應該的動作。而燈光也非常平板,沒有任何功用。


我實在不耐極了。就情節來說,這是非常好的題材。主角Phèdre (Phaedra) 是 Theseus (雅典王也是殺死牛頭人的傢伙)的第二任老婆,她是 Minos (宙斯和europa 之子,克里特國王) Pasiphaë 的女兒。她愛上了 Theseus 和前任老婆 Antiope 生的兒子 Hippolyte。戲一開始時, Theseus 已經失去音訊半年,大家正擔心著是否偉大的 Theseus 遭遇不幸。然而 Phèdre 日漸消瘦的原因並不是 Theseus,而是因為她對 Hippolyte 的愛。她深知自己亂倫的罪惡,在愛與罪惡感的壓力下,慢慢憔悴。她向忠僕 Oenone 表白,並說與其要犯下大錯,不如一死百了。此時消息傳到,說 Theseus 確定死亡,正在討論要立誰為新王。Oenone 獻計 Phèdre,說只要她和 Hippolyte 結盟,她就可以得到她所要的。然而, Hippolyte 愛的卻是 Aricia,這是Racine 創造出來的人物,是雅典貴族同時也是 Theseus 的囚犯。不知兩人相愛的 Phèdre ,找來 Hippolyte 討論新王事宜,沒想到在一陣精神錯亂中,她卻向 Hippolyte 表白了!Hippolyte 覺得噁心極了!而Phèdre回過神來後也感到非常羞辱。結果人民決議立的新王,並不是 Hippolyte ,而是Phèdre 的年幼的兒子。接著,消息發出,Theseus 沒死,回來了!(是的,夠扯吧!! 不過還別翻桌,更扯的還在後頭) Phèdre很不安,在和 Oenone 討論後,她決定先下手為強!先誣告 Hippolyte 試圖強暴她!原本Phèdre一度想要向 Theseus坦白,但是從 Theseus口中她得知Hippolyte 愛的是Aricia,被嫉妒佔據的她於是放任 Theseus 的憤怒。震怒的 Theseus 請了欠他人情的海神 Poseidon,向祂詛咒自己的兒子。於是,Hippolyte 被放逐了,而他很快地死了。屍體回來後,Phèdre 才說,Hippolyte 是清白的,一切都是她的錯。身體裡充滿的 Medea 毒藥的她,也馬上倒下死亡。另外,她一直怪罪的 Oenone (有夠衰!她一直忠心侍主結果被反咬一口)也跳崖而亡。

是的…這可以說是後代一切肥皂劇霹靂劇的始祖的希臘神話,情節緊湊高潮迭起。照理來說,可發揮的可能性非常地多。我自己聽 Ted Hughes的翻譯,覺得還不錯,然而清楚易懂的台詞,和整個舞台拘謹又做作的氣氛,成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比。整個Directing就是怪!比如說,飾演 Oenone Margaret Tyzack,展現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保姆,而她聽到 Theseus已死的消息,和Phèdre做好打算後,這一幕馬上結束,PhèdreOenone都匆忙退場,而下一景的演員已進場。(還真是夠趕的,這樣的狀況發生 N 次,請問我們手上是按了快轉鍵嗎?? ) Oenone在退出左方舞台的最後一刻,居然舉起雙手像是老頑童一樣小小歡呼,呃,這是在搞笑嗎? 好像球場上看到孫子打了一個全壘打,但是心有旁騖,只好在孫子企求鼓勵時,立刻露出笑臉的奶奶,空虛而薄弱的扭抳作態。而 Theramenes 帶回 Hippolytes的死訊,詳細形容他如何死的時候,父親 Theseus居然只是在一旁聆聽,頂多就是頭微低垂,中間什麼驚訝、悲痛的表現都沒有,感覺對兒子的死,也只是沉默冷感的接受了。後來其他人看到 Hippolytes 的屍體,也都是一副拘謹的樣子。卻在落幕時,Theseus講完最後一句台詞後,全場一起高聲做出哭腔。真的,就是突然之間,大家一起發出哭聲。此時我臉上可不只是三條線啊 ! 在虛假的哭聲中燈光慢慢,慢慢 Fade out。連結尾都這樣,我整個快抓狂!


舞台有很多可能,當然不用選擇 Naturalism 或是 Realism來演,也可以挑戰理解力,感官等等,然而,導演的手法太過粗糙,拿捏得非常不好,整個劇,在台詞、演技、風格各行其道的狀況下,感覺不到 Phèdre 的深沉悲哀,而其中的政治意涵也完全被抹去。整個把 Racine 的劇本弄成鬧劇了,連搞笑劇、喜劇都不是,只能說是亂搞的戲。看完我在NT前好好曬了一陣陽光才勉強平復一點受創的心靈。

 

相關劇評:

 

Billington @ Guardian

Conveney @ Whatsonstage

Conveney @ Independent

Spencer @ Telegraph

Nightingale @ Times


碎碎念: Phèdre  中文似乎多半翻譯成「菲爾德」「淮爾德」,但是我聽起來比較像是「菲朵拉」的發音!有請熟諳法文或者希臘文的強者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