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struction of Pompeii and Herculaneum
John Martin 可說是繪畫界災難派的史祖。流竄洶湧的火舌如岩漿吞嚥巴比倫,奔馳的閃電照亮黑夜和罪人的驚懼。他的筆觸建立起超越平面畫布的立體世界,我們可以聽見岩石滾落碎裂的巨響淹沒受難者的驚呼。他同時結合壯闊的山河與細膩的人物,呈現史詩般的敘事結構。John Martin 的畫風影響許多同期和後輩的畫家,且被視為電影美學的重要根源。然而,他的畫作卻被大眾所遺忘達百年之久。
Sadak In Search of Water of Oblivion
John Martin 在1789 年出生於英格蘭北方鄉間,十九歲到倫敦發展,以繪畫瓷器、玻璃和教授水彩素描維生,同時每年將畫作送到皇家學會以尋求展出機會。1812 年,他下定決心辭去工作,在一個月內完成「撒達克尋找忘川之水 (Sadak In Search of Water of Oblivion )」,畫作以 James Ridley 一七六四的小說 Tales of the Genii 中的虛構人物 Sadak 為主角,描述撒達克奉蘇丹之命尋找忘川的過程。以岩石聳立、瀑布激流為背景,畫布前方一個小小的人形在懸崖邊緣奮力掙扎,隨時有墜落的危機。岩石的凝定展現冷然肅殺的氣勢,強調人的渺小,而撒達克的肌肉線條爆發著求生意志的呼喊,清晰可聞。這幅畫是 John Martin 建立名聲的第一步 ; 畫作不但在 Somerset House 展出,且立刻被身兼國會議員及英格蘭銀行管理者之一的 William Manning 所買下。William Manning 自此成為 John Martin 重要的資助者。
Joshua Commanding the Sun to Stand Still upon Gibeon
接著,1816 年的「約書亞命日靜止於基遍 ( Joshua Commanding the Sun to Stand Still upon Gibeon )」奠定 John Martin 以舊約故事為主題的畫風,同時也讓他廣受大眾矚目。這幅畫取材於舊約裡,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到達應許之地後來到基遍城 (Gibeon),率眾抵達五王進攻的經過。在耶和華的神跡之下,天降冰雹,日月聽命約書亞,高掛不落達一日之久。在寬達 234 公分的畫布上,John Martin 的構圖打破同代畫家的侷限,不管在景深的鋪陳、建築物與景色的並列及敘事的張力,都讓人耳目一新。深受米爾頓的詩歌影響的他,用顏料飽滿了文字的想像。這幅畫的成功讓他在當時的藝文界打出知名度,終於擺脫如影隨形的債務。
巴比倫的毀滅是 John Martin 許多作品的靈感來源,而「伯沙撒的盛宴 (Belshazzar's Feast) 」更讓他的聲名如日中天。有別於前輩林布蘭的同名畫作,著重於人物的特寫 ; John Martin 仔細描繪王宮的細節,烘托出前景盛宴的縱慾宴樂。精確的透視畫法,為畫作在視覺與情境上都增加了深度。中庭式的建築結構讓我們彷彿聽見觀樂的喧囂不斷迴盪。據當時的紀錄,超過五千人付費觀賞這幅畫作,仰慕他的真跡。
The Great Day of His Wrath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ement)」三聯畫以舊約啟示錄為發想,是 John Martin最後也最重要的畫作。三幅畫分別為 The Great Day of His Wrath,The Last Judgement,和 The Plains of Heaven,描述末日來臨,火焰與閃電紛然而落、面對審判時聖人罪人心境各不相同,以及天堂的喜悅歡樂。完成於 1853 年,1854 年 John Martin 溘然而逝,這三幅畫在此後三十年間不斷巡迴展出於大城小鎮,無數人爭先恐後只為觀賞 John Martin 耗費八年的史詩鉅作,甚至跨海遠至澳洲、美國展出。就像賣座電影一樣, John Martin 的畫作得到商業上的成功,卻被一些畫評家認為過度嘩眾取寵,成為在他功成名就後卻迅速被後世遺忘的因子。二十世紀後,他的名字顯少被人提起。但他對後世仍有深遠的影響。從好萊塢的電影產業,科幻漫畫家與小說家,金屬樂界,都經常向 John Martin 的畫作尋求靈感。當代劇場 Uninvited Guest 也為「最後的審判」設計了一場結合音效與燈光投影的十分鐘展出,以現代的聲光效果展現 John Martin 的畫作特色。同時,他對建築與都市規畫的遠見,也對後來倫敦的公共建設頗有影響。
The Last Judgement
The Plains of Heave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