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底是什麼?物理學家、理論學家們至今仍爭論不休。時間似乎這麼理所當然但又觸摸不著,時間界定了你我的存在與消逝,然言語形容不了它、藝術描摹不了它、科學掌握不了它。

在人手一機的影像時代,每個人的手機裡儲存了成千上萬的照片,還有各種影像編輯軟體讓我們把玩。每個人都知道老照片何其珍貴,而我們現在可以在彈指之間,就讓照片染上一層歲月的氛圍。各種模仿底片機效果的app,讓我們活在一個隨時把現在變成過去的時代。然而若親手翻開相簿,那一幀幀將霎眼即逝的時空背景片段留存的影像,仍為我們帶來一份不可取代的悸動。即使不認識照片裡的主角,其中的故事性仍呼之欲出。

網站 What We Wore  由 Nina Manandhar 創立,主旨在收集全英國自五零年代以降的舊照片,原意是為了回顧戰後至今的時裝潮流演變,作為線上服飾文化資料庫。從嬉皮到龐克,從蓬鬆鬈髮喇叭褲到twiggy 式的俐落鮑伯短髮與迷你A line 洋裝,六十多年間包羅萬象的造型讓你一次看個夠。然而在服裝之外,這些橫跨三分之二世紀的照片,還透露了當時的流行文化,個人與城市歷史。

一張以黑白豹紋為背景的照片,來自倫敦東區古董服裝店 Strut 的創始者 Hoana Poland。照片攝於她二十五歲,1992年。當晚她參加了朋友在蘇活區 Madame Jojo's 的變裝秀,接著去以Garage、house、techno音樂為主的夜店Naive。Hoana 回憶當年是海洛英當道的時代,人人都在吸食海落英,許多不知停手的人也因此葬送生命。當年的club Naive如今已不知所蹤,不過Madame jojo's 屹立不搖。自六零年代成立以來,這裡是歌舞秀 Cabaret 和 Burlesque 及變裝秀 drag show 的表演重地,也是年輕人盡情隨音樂起舞、擁抱LGBT文化的聖地。至今每周每天都有不同節目單,周末時仍大排長龍,四月份倫敦 Burlesque 周上場時,這裡擠滿了衣香鬢影的藝人們,羽飾搖曳流蘇晃動,讓人目不遐給。

 

照片來自 http://what-we-wore.com/

照片引自 Madamejojos.com

 

而 Rosey Cortazzi 則提供了當年她就讀聖馬丁藝術學院時的照片。培養出眾多知名時尚設計師,包括 Alexander McQueen 和 Hussein Chalayen的聖馬丁是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大本營,當年的她著以龐克裝扮,尖刺的髮型是造型重點,而購自瑪莉官 Mary Quant 的條紋褲襪也是當時必備的流行品項。

 

Ruth Froggitt 分享了1996年她為了申辦護照所拍的大頭照,二十年前在頭上戴著墨鏡也不影響護照申請!現在的證件照規則比當年複雜多了!

 

Maggie Mitchell 分享了許多七零年代、當她正值二十初青春芳華時的回憶。當她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曾和荷蘭朋友結伴在歐洲搭便車旅行六周,但沒有相機的她們連一張照片也未曾留下。她的二十歲多半在諾丁丘度過,當時一周賺二十五鎊的她房租一周六鎊,而今那一帶的房價已是千萬金鎊之譜。她經常和朋友在 Gate Cinema 看藝術電影,即使現在,經過易手,Gate Cinema 由Picturehouse 所經營,仍以播放藝術電影為主。不過對我來說,令我難忘的是幾步之遙的 The Gate 劇場,極迷你的舞台空間裡上演過不少品質極佳的小劇場表演。

幾年前,台灣的部落格曾漫延一個分享舊照的風潮,當時曾看過許多人分享自己年幼時期的照片,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呀。小時候我曾很愛偷翻爸媽的相簿,裡面有正襟危坐的僵硬照片,也有意氣風發笑容飛揚的神采。真希望我們也有這樣的平台,分享屬於台灣的時代樣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