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敢寫 Complicite。我對 Simon McBurney 的演技和導演功力是肯定的,至少半年前的 Endgame 留下不壞的餘味。也許少了那麼一點深刻的蘊釀,但也就多了幾分平易近人的淺近感。對於大部分走入 West End 的人客們,應該是合乎大多人的需求。反倒是 Simon McBurney  所領軍的 Complicite 劇團,聽過太多人的大力稱讚,我卻一直如刺哽喉,總是看得不大爽快。簡單說來,Complicite 力求多種元素混合併用,包括偶戲、投影、影片、異文化的援用等,而在敘事上多以多重線索、多元時空交錯並進,將當下的角色,和過去事件承接呼應。這些特色,在劇團完全主導創作的 「A Disappearing Number 消失的數字」和「Shun-Kin 春琴」中都十分明顯。

                     


先說 A Disappearing Number 罷。一直不敢寫這場戲的心得,主要是因為裡面提到了我花一輩子試著逃離的數學啊 ! 我承認數學是美麗的,但我對它的理解也僅止於隱約的詩意而已。戲的起點是一場旁白,帶著莎劇式開場白的意味,強調了劇場的「戲劇性/虛假性」。開場白拉出了第一幕,數學家 Ruth 正汲汲於講解方程式。講課結束後,誤闖講堂的實業家印裔美籍的 Al 上前和 Ruth 攀談,兩人相識相知而後結婚。而在兩人世界裡,Ruth 總是不斷地重複她所崇仰的數學家 GH Hardy 哈代的一段話 :「A mathematician, like a painter or poet, is a maker of patterns.」但對 Al 來說,令他著迷的,也許就是他無法完全理解的, Ruth 對數學的執著。

                        

Ruth 在追求數學,或者她生命中的真理的過程中,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印度。而 Complicite 也帶我們回到一百年前的印度。GH Hardy 在此駐留教學,而某天他收到了一封信,信裡揭露著一個重大的數學謎題。這封信,來自一個鄉下人 Srinivasa Aiyangar Ramanujan 拉馬努金的手筆, 這位天才型數學家的理論奠定了弦理論的基礎。拉馬努金從未受過正規的數學教育,但他直覺性的數學演算,在當時看來荒誕無稽,卻經得起抽絲剝繭的證明。只是,發現他的天分的,只有哈代一人。哈代回到英國劍橋後,便努力說服拉馬努金來英國合作研究。



然而,異鄉的生活總是悲喜交集。戲已至此,我們有了三個異鄉人。離開印度、踏上研究路程、但仍然試圖維持婆羅門習俗生活的拉馬努金,父母是印度人、受美國教育、而後旅遊世界卻從未回鄉的 Al , 還有迷戀數學,來到印度追求前人的腳步,也好奇於丈夫家鄉樣貌的 Ruth。歸屬、離別與回鄉,這是決定我們從何而來、為何在此而又走向何處的詠嘆調,或者如哈代所言,脈絡錯綜成就一幅不可解但又美麗得令人心折的圖像。異鄉的生活對拉馬努金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不習慣制式思考的他,不能再像以前隨心所欲地放任自己在符號與數字間恣意,而必須更有系統、邏輯地證明論點。同時,西方文化與氣候,都讓來自印度婆羅門背景的他無法適應。而他和哈代的合作,更是天涯兩極的交會。無神論的哈代講求實事求是,而拉馬努金則有虔誠的信仰,永遠懷抱著一顆感性而柔軟的心。他們正對應著現代的 Ruth 和 Al, 前者追求於抽象的啟示,後者則仰賴物質世界的穩固。然而,當百年前的拉馬努金漸漸氣力消殞,臥病在床,現代的 Ruth 和 Al 的生活也被動搖。我們的時空不只是百年前後,還有 Ruth 死亡前後。一個 Ruth 還在印度,興奮地留言在 Al 的手機裡,一個 Ruth 已經離世,留下 Al 在講堂裡試圖打理後事,忘了時間的他甚至被困在講堂裡一夜。同時,Al 不斷地在和電話交接中心那一端對話,企圖將 Ruth 的手機號碼轉移到他的名下。電話那一頭帶著印度腔的女人不斷地會錯意,直到這樣的電話往返從原本的不耐厭煩,漸漸出現一種共患難的惺惺相惜。於是 Al 知道跟他對話的人住在印度。絲絲縷縷的線索又被串起來了。劇的最終,Al 踏上哈代、拉馬努金、Ruth 的腳步,走進印度。

                        


坦白說,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動人的故事,然而在製作上卻有幾點缺失。題材本身已經十分豐富,甚至到了資料太過龐大的地步了。每個支線都有完整的架構以及取之不盡的副題,但往往點到為止稍縱即逝,沒有進一步的探索、呈現、詮釋。為什麼會如此呢 ?  這就歸結到我對 Complicite 的一個重要批評,「炫技」。也許基於情緒連貫的理由,本劇無中場休息,但卻沒有一氣呵成。而應該說喘息不止。交錯的故事線,代表了舞台的繁複的換景,雖然調度上不失靈活,但卻像是一場視覺的轟炸,多重投影、影片、燈光空間的運用,每一景都有巧思,但是劇情本身已是大部頭,再用繁瑣的視覺效果、快速輪替的換景下重口味,反而讓觀眾的情緒沒有時間消化。好像是看馬戲團走馬看花,不斷地換場,不斷地在宣揚著各種可能性的運用,而劇情本身的美麗和精髓,反而被落下了。這是讓我感到非常可惜的地方,也因此,故事本身十分動人,但劇場效果也繁花似錦,卻進不到我心裡。當然,我還是必須說,許多元素的運用都非常到位,特別是對空間、技巧運用的嫻熟度,是少人能及的。但全劇的節奏拿捏得不佳,變成有點 ADD 的傾向,是太可惜了。適度的拿掉一些景、讓觀眾能夠在如此大量繁重的題材中有呼吸和沉澱的時間,好幫助情緒的蘊釀和資訊的吸收,是很重要的。對比之下,Robert Lepage 的 Lipsynch 也是多重故事、多向時空外加旁徵博引,雖然長達七小時但絕無冷場,一點也不感到冗長,每一秒都引人入勝。而 Complicite 在許多重要的環結上,都只是蜻蜓點水,快速帶過,錯失許多值得細細玩味的片段,難為了表演者和觀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