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劇場行事曆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趣極了,這部由睽違倫敦舞台六年 (2003)Helen Mirren 夫人演出的拉辛經典,一公布就是一陣搶票熱潮,而在眾所期待下,這齣戲的評價還真是褒貶不一。從一顆星到四顆星不等。被熱烈討論的,第一就是「傳說中非常 動人優美的拉辛劇作」,翻成英文到底是合不合適呢?被賦予翻譯這個連普魯斯特都讚不絕口的戲劇大師 Racine 劇本的重責大任,落在英國桂冠詩人 Ted Hughes 身上。他改變 RacineAlexandrine Couplets 的格式,而用 Free Verse 的方式呈現,評價非常兩極。有人說,台詞更簡而易懂又充滿力道,有人說,完全不對味。翻譯出來的成品不錯,但是跟 Racine 的特色毫無關係。這一部分,我是沒辦法評斷的,畢竟我不懂法文啦!




而現代化加極簡風的舞台效果,倒是的確將我帶回漫步雅典、克里特的前年夏天,炙熱的希臘陽光讓一切都有種過曝的印象。舞台本身有很好的視覺效果。服裝上,簡單而現代化的衣飾是近代搬演古典戲劇時常用的方式,也不算太壞。說實話,這已經是我僅能擠出的勉強正面評價了。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文同步刊載於樂多文創,請尊重相關權利

 

整整一年前買的票,七月中就看了,但是一直沒有寫心得。跟 Donmar 這次駐 Wyndhams Theatre 安排的其他劇目一樣,也是 Michael Grandage 導演的。我不得不說,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平易近人的哈姆雷特之一,時間縮短(三小時完成!),節奏明快(連以碎碎念著稱的哈姆雷特都像是在快轉一樣,夠迅速!),焦點集中(哈姆雷特以外的角色都被壓縮),很適合不愛莎士比亞的人,當作認識莎式悲劇的第一步。

 

這個哈姆雷特,不再像我們平時理解的丹麥王子,鬱鬱寡歡落落寡合,而是火爆又憤怒的。他不是思想派,他是行動派。雖然他仍然有懷疑,但他的懷疑總是低聲地質疑,而同時高聲急切地行動。劇中的哈姆雷特是在十八歲上下的年紀,平常我理解的哈姆雷特是應該是走少年維特的煩惱路線,而 Jude Law 的哈姆雷特像是搖滾的一代。不得不說,這樣的詮釋,自有他活潑而較易於理解的效果。

然而,也有許多批評家認為是太過火了一點。Maxwell Cooter @ Whatsonstage (三顆星)就說:「Law must be one of the angriest Hamlets ever,...he’s straining for revenge even before he hears the Ghost’s story. This Hamlet would have killed Claudius, beaten up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before the interval and spent the second half sending Fortinbras packing.」這段話看得讓我哈哈大笑。的確,哈姆雷特一上台就像是一顆待發的子彈,他等待的,是一個合理的對象。合理的發洩窗口,發洩過於膨湃躁鬱的青少年荷爾蒙。三十七歲的 Jude Law 展現一個孩子氣的青春,也是挺難得的!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閱讀請配合服用貝多芬的小提琴

 

我深深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評論這齣戲。在我心中,它實在稱不上完美。甚至,平心靜氣來說,我可能只能給它打個六十分。在我理性的那一面,我一定覺得劇本太過濫情。一個患有多重性硬化症的小提琴手,因為病痛而再也無法演奏。讓你想到了誰?是的,想到了杜普蕾 Jacqueline Du Pre。她坐在輪椅上,和丈夫(同是音樂家)介紹的精神醫師相對而談。整齣戲的場景就是堆滿了書、有沙發、躺椅、夕陽照進的窗台和外面搖曳的樹影。整齣戲就是兩人的六次診療會面。光是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心中都會忍不住湧起一種對老套的厭惡感。兩人之間的對話,情節的進展--或者不如說,診療的進展--也不是太出忽意料。一切看似正常的一齣戲,為什麼我不能靜下心去評斷呢?我可以冷靜地說,場景非常精緻。就像是一個舒適的起坐間,而斜照的陽光,歸功燈光師的完美效果。為什麼會一直有種下午的感覺?為什麼觀眾可以直覺地相信這是面西的窗口?那樣柔和變換的光線,你幾乎可以看到夕陽。你感知這是一個午後。就好像我們遇過的許多午後,該處理的事已告一段落,晚上的約會尚未開始。突然有一段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光。可以悠閒,放下音樂,呼吸一下。看一下天空,看一下街景,然而,有一種悵然悄悄地爬進你的心頭。一瞬間你幾乎要窒息,腳步踉蹌,心瓣緊縮。是的。就是這樣一個時候。六次的診療,幾乎都在這個時間度過。我深深地感到,讓人被震撼的,不只是劇本,不只是演技,而是整個時空在你心中蕩起的回應。它是那麼平常地存在,不是某一個年代特有的存在,這樣每周可能有一次在接近黃昏時莫名的惘然,在生命中似乎不值一提,在意識中更是稍縱即逝,但是我覺得舞台這樣的設計,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觀眾的感官。如果,這場戲是在夜裡;室外是黑暗的,由屋內的燈光照亮,感覺絕對大不相同。或者上午過度直爽的陽光,也絕不會有相同的效果。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ld Vic 現在正上演的兩齣戲,都是集菁英演員於一堂、且是著名劇作,可看性應該是頗高才是,但是咧…我個人實在有些難以啟齒的不蘇胡啊…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看過幾次的等待果陀? 



貝克特的經典劇本,從 1955 年後,在各地不斷重演、有不同詮釋,在我非常門外漢的看戲經驗裡,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覺得,「舞蹈劇場」實在是個很嚴竣的挑戰。舞蹈最常運用的元素是,「肢體,音樂,燈光」,而這些針對的感官經驗,都是「直覺性」的,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ca Silvestrini 擅長將舞蹈和時事做連結,2002 年她探討英國酒吧文化 ("Publife"),2005 年她結合消費主義 ("Big Sale"),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璜,這個源起於西班牙民間故事的情聖,多次在知名的文學家筆下出現過,也成為許多歌劇的主角。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久仰 William Forsythe 的大名,也蠻喜歡他的肢體語言,然而,這次 Sadler's Wells 規劃的 Focus on Forsythe 的活動卻令我小小失望了。我個人喜歡的 Forsythe 是下面這樣的: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fka is found in the title, Kathryn is standing on the stage, then, where is Stanislavsky??

話說,我這個非本科生的戲劇門外漢,常羨慕很早就唸戲劇的人。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這部片的評價還算正常,三顆星到四顆星之間,然而,到了戲院,卻是非常空矌。現在特價票非常便宜,對這位劇作家兼導演 Alan Ayckbourn 有興趣的人,不妨當作娛樂去看看。

事前看過劇本後,進了戲院我更佩服演員的演出。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英國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Katie Mitchell,過去一年來我看了她的三部作品。在 National Theatre 的 Some Traces of Her 及最近跟 ENO 合作在 Young Vic 演出的 After Dido ,都是她近年來不斷嘗試的 Deconstructed Theatre 。雖然,所謂解構式劇場這個辭還沒正式定案,而類似的嘗試在 Robert Lapage 和 Kneehigh Theatre 及 Filter 、David Farr 的合作中也可看到,但是 Katie Mitchell 所做的應該是目前最完整的 Deconstruction ,其他的作品都是混合各種概念元素交錯呈現。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真是太精采的劇本了 !
Joe Orton 第一個 Full-length Play,在 1964 年五月第一次搬上舞台,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陣子沒登上劇場的 Dame Judi Dench 茱蒂丹契顯然是最大的賣點
海報宣傳完全是她的正面特寫,雖然她並不是主角 (主角是龐德女郎 Rosamund Pike 所飾的薩德夫人)
而大部分的觀眾、劇評在事先也都期待她的表現。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和二月份,因為回台灣、大受創傷、回來療傷的關係,
顯得有點懶、狀態不太好。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皇家芭蕾舞團總監Monica Mason在二○○六年底宣布Wayne McGregor為新的駐團編導時,很多人都跌破眼鏡。就連McGregor 一開始時接到Mason的電話時,也沒想到他們要討論的居然是這麼一個職位。他這麼說:「成為皇家芭蕾的駐團編導,從來不在我的計畫之內。但是當我們開始討論這個可能性時,一切又變得合理起來。特別是在我能為這個舞團貢獻的部分。」就某個角度而言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當時他為該團新編的舞作Chroma剛公演,皇家歌劇院特別將票價壓低了一點,好吸引比較保守、習慣看芭蕾舞的觀眾進場看這次由現代舞者編成的新舞碼。首演結束後,熱烈的評價立刻讓這場表演一票難求。這樣的成功,讓McGregor 的任命有幾分的合理性。然而,這仍然是一項富爭議性的決定。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一個 Costume Design 的題材是 The Visit。這是 Friedrich Durrenmatt 寫於 1956 年的劇本,1958 年曾由導演 Peter Brook 搬上百老匯舞台,後來曾改編為歌劇、音樂劇及電影。故事線既簡單又複雜,人性轉折高潮迭起,嘲諷笑謔裡諷喻幽默兼具,是最吸引人的特色。

幕啟於一個曾經繁榮然現已沒落頹敗的城鎮 Guellen,一般認為 Durrenmatt 是以年少成長的瑞士城鎮為藍圖。由於榮景不再,原本都會停靠的歐洲各線列車如今也只是呼嘯而過。然而鎮民們卻聚集在車站,為了等待傳說中的同鄉人 Z 夫人____ Claire Zachanassian。Claire 離開家鄉半個世紀,在一次婚姻中她繼承丈夫的遺產成了富豪,現在她擁有的產業橫跨歐洲,所有的人都對她恭敬三分。而她的丈夫也不斷換人做做看。鎮民們期許著她能資助當地產業,好讓景氣回升。其中,年事已高的 Ill (ILL,為免混淆,以下以中文譯名依爾稱之),是Claire 少女時的戀人,也是大家的希望所在,如何用往日舊情說服 Claire,只能靠他了。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表演場地去年重新開放,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個節目是 La Clique,去年底有去看,結合特技、Burlesque、魔術、歌舞等表演,充滿娛樂及笑聲的一晚!
在 Guardian 上看到一些老照片回顧 Hippodrome 的歷史,跟大家分享一下!



Hippodrome 開幕於1900年,主要是以特技、馬戲表演為主的場地。上圖為 1907 年,一位特別高大的女馬戲表演者來訪時的照片。



1909 年時,Hippodrome 重整,節目單以音樂、歌舞為主。上圖為 1926 年音樂劇 sunny 中,Claude Hulbert 和眾女郎的合影。

Summer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